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用算盤造出原子彈的鄧稼先,因核輻射過量去世,留下十二字遺言,字字戳心

用算盤造出原子彈的鄧稼先,因核輻射過量去世,留下十二字遺言,字字戳心

鄧稼先,1924年出生於安徽懷寧,父親是著名的美學家鄧以蟄,1936年考入北平崇德中學,與高他兩屆的楊振寧成為好友,1940年從北平千里奔赴昆明學習,1941年考入西南聯合大學物理系,畢業後正好抗戰勝利,他回到北平任北京大學物理系助教。

1948年鄧稼先赴美國留學,僅用一年多的時間便拿下博士學位,當時他年僅26歲,被美國人驚嘆稱為「娃娃博士」。鄧稼先畢業後,美國人想用優渥的生活條件和良好的科研環境留住他,但他婉言拒絕,並於1950年和二百多位華人專家學者回到國內,建設新的祖國。

作為核物理學家,鄧稼剛回國那幾年主要從事理論研究,發表了《β衰變的角關聯》、《輕原子核的變形》等系列重要論文。當時中國想發展自己的原子彈,但蘇聯不同意,斯大林和赫魯曉夫都說東方陣營里蘇聯有原子彈就夠了,他們能罩著中國。但求人不如求己,1958年中國決心自己研發原子彈。

1958年秋天,鄧稼先瞞著妻子兒女,到達了羅布泊,先是擔任核武器研究所任理論部主任,隨後又任研究所副所長、所長等,負責原子彈的理論設計。在當時的中國,研製原子彈的條件極為艱苦和困難,計算數據的只有北京的一台104型計算機,很多數據排不上這台計算機,只能用手搖式計算機,或者乾脆用算盤計算。

但這種苦,對於鄧稼先來說不算苦,在他們這些經歷過近代歷史的人們看來,他們是在為自己的國家研製原子彈,是為了讓祖國強大起來,不再受列強欺辱。

皇天不負苦心人,1964年,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僅僅兩年之後,按照「鄧—於方案」,中國又研製出了氫彈,正是靠著這兩顆炸彈,中國安然度過了長達半個世紀的殘酷冷戰。

憑藉著「兩彈一星」中的傑出貢獻,鄧稼先被授予「兩彈元勛」的稱號。1986年,鄧稼先因長期從事核研究,遭受過量核輻射,身患直腸癌不治去世,終年62歲。去世前,鄧稼先留下遺言:「不要讓人家把我們落得太遠……」短短十二個字,可謂字字戳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漁樵講史 的精彩文章:

印度的女明星們都是什麼種姓,為什麼她們不敢結婚?
為什麼鄧艾只有兩千人,就能滅掉有六十萬人口的蜀漢?

TAG:漁樵講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