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何中國古代處決犯人都要選在「午時三刻」,這其中有什麼講究?

為何中國古代處決犯人都要選在「午時三刻」,這其中有什麼講究?

威嚴的府衙大堂,正中房樑上一塊牌匾,上書「正大光明」四個大字,前方端坐一位官員,嚴肅清明,一敲驚堂木,判下犯人罪名,隨後說出「押下去,午時三刻問斬」。

一場案件就此判定,這是從小看到大的官府判案,一旦問斬,必然是午時三刻,等到了問斬那日,艷陽高照,明晃晃的陽光照在地上,犯人被押到法場,劊子手飲下烈酒噴洒在刀上,舉刀一斬,人頭落地。

可看了這麼久的小說和電視,卻不知道,為什麼就是午時三刻,午時三刻究竟是什麼時間?這個時間有什麼特殊的含義嗎?難道其他時間就不可以處刑嗎?

直到唐朝,才將十二時辰分成了初和正兩個部分,所謂的午時三刻,是午正三刻,按照子丑寅卯的時辰,午時是十一點到一點,午時三刻接近中午十二點,學過地理的都知道,正午十二點,太陽當頂,直射地球,陰影最短,溫度上升。

中國一直有著陰陽學說,活人為陽,死人為陰,人間為陽間,地府為陰間,殺人問斬,乃是會引起陰氣的事情,死刑犯雖然被判罪,人們到底對這種事情是害怕的,擔心會使得窮凶極惡的人死了之後變成惡鬼,會來糾纏相關的官員和行刑者,於是選擇午時三刻,陽氣最重,壓制著陰氣,再厲害的鬼魂在極盛的陽氣下也不能逞凶,甚至可能會灰飛煙滅,古代人們都認為鬼魂害怕太陽,不敢再太陽下露出來,更何況是太陽光最厲害的午時呢,太陽一照,鬼魂就奈何不了了。

這是最普遍的想法,還有另一種說法認為,午時三刻,是一日中人最容易昏昏欲睡,精神睏倦的時候,腦子會有點混沌,犯人處在法場的時候,精神也會有些不濟,在這個時間行刑,犯人也會少了許多痛苦,這個說法,顯得比前面那個有了人情味,有點人道主義的意味,但是古代刑法其實有些苛刻,這種為專門為了犯了大罪的死刑犯考慮的說法就有些牽強了。

其實古代真正處決並沒有規定一定要在午時三刻,只規定要在白天下午一點到五點,只是處刑的日子有規定,比如說下雨天不可有處決,正月、二十四節氣等日子也不可處決,原因無法找到,午時三刻大多數是出現在小說戲文中的,一直沿用到如今的影視劇中。

參考文獻:《中國古代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無風起念 的精彩文章:

中國古代帝王的陵墓設置了那麼多機關,為何最後還是經常被盜?
1000多年前,一群猶太人定居中國,如今被發現卻說:我們是中國人

TAG:無風起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