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千年古剎——北泉寺

千年古剎——北泉寺

北泉寺入口

北泉寺位於確山縣城西北十五里處的樂山、秀山之間,始建於北齊年間,舊名「天宮」,後改「樹佛寺」,到唐朝時又改名「資福禪寺」,宋代曾改為「萬壽禪寺」。據確山舊志記載:「城西有三泉,自南向北而分,名曰南泉、中泉和北泉。因此寺位居北泉,故稱北泉寺。」屈指來算北泉寺的歷史,從南北朝時期的北齊至今,大概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了。

據確山縣誌記載:宋代夏侯充、曹祥、賀滇因不滿時政,曾據此結蘆隱居。現存賀滇的《家山記》一書,對北泉寺一帶的風景描述,字裡行間,充滿熱愛和讚譽之情。後歷朝歷代不乏文人騷客來此雲遊感懷。

現存的北泉寺由於作過國營林場的場部,所以古今建築混雜,略顯不倫不類,只有寺院周圍的幾棵千年古樹能夠顯現出千年古剎的歲月滄桑。但回頭想來歷經幾千年朝代更迭和戰亂災荒,能有這麼多老樹和建築物保留下來已經十分不易了。

走進大雄寶殿,只見佛主金身端坐,寶相莊嚴,慈悲肅穆,旁則佛音喃喃、柱香裊裊,此情此景,令朝拜者不禁肅然合掌、低聲祝禱。據說這座大雄寶殿是在原址上重新修建的,後來又有洛陽白馬寺僧人入住,北泉寺才得以香火再續。

寺院很清靜,基本上是寺里的僧尼和少量遊人。向里走不遠,迎面幾棵大樹映入眼帘。其中兩棵古柏蒼勁挺拔,十分奪目。一棵在金屬桿支撐下自然傾斜,但它仍然虯枝盤曲、生長茂盛;另一棵則秀拔挺立、冠如華蓋,氣勢非凡。

寺院里有四顆古老的銀杏樹,據傳植於隋朝。大殿旁邊的一棵,因遭雷擊,樹內起火,形成很大的樹洞。如今,只有殘軀側枝堅強地支撐著它龐大的樹冠,盡展古樹生命的張力。不由得遐想:若洞內擺桌,舉杯小酌,則別有一番情趣。

寺中央還有個八卦池,池底布滿無數小泉眼,只見清泉暗涌,氣泡翻騰,水草搖曳,游魚悠然。泉邊石碑豎立,古色古香。其中一通石碑上書:「閑雲照影寂無聲,澄潭映月空不著。」遺憾的是我無緣欣賞到這番月光雲影倒映池中的奇幻景色了。

八卦池東面是「魯公祠」,古祠為舊式磚瓦結構殿堂,門頭瓦檐下,有顏真卿手書:「山中天」,內有顏公坐像一尊。門前一棵千年銀杏,一木成林、綠葉茂盛,據說顏魯公就殉節於這顆古銀杏樹下。

史載:唐建中四年,淮西鎮節度使李希烈叛唐,割據黃淮,對抗朝廷。朝廷派重臣顏真卿去說服招安,不想反被叛軍扣押。李希烈百般誘勸不得,並將其送到資福禪寺幽禁,興元元年被縊死於寺內銀杏樹下。為了頌揚其歷史功績,明嘉靖二十六年由知府潘於正主持,與顏真卿殉節處建「顏魯公祠」,以追憶其蒙受鐵窗之苦,忠貞不二的高風亮節。

一代名臣、大書法家顏真卿客死北泉寺,為這座千年古寺平添了許多凄楚與悲壯。

一九八三年立的保護碑

大雄寶殿

傾斜的古柏樹

蒼勁挺拔的唐柏

虯枝盤曲

顏魯公祠正面觀

顏魯公祠後觀

千年古銀杏樹

被雷電擊中火燒過的古銀杏樹

樹洞空間很大

元代古碑

月亮門

八卦池和碑林

八卦池

密林深處有古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瓶一缽走天下 的精彩文章:

難忘故鄉的老石器

TAG:一瓶一缽走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