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受盡屈辱時,曾國藩從不對人言,只有一句話可以形容他的心境

受盡屈辱時,曾國藩從不對人言,只有一句話可以形容他的心境

小珏說歷史——《曾國藩及湘軍》系列四十二 請勿轉載

太平天國運動爆發後的晚清政壇,就是曾國藩大展身手的舞台。他創辦湘軍,將這次農民運動鎮壓,挽救了岌岌可危的清王朝。然而,在當時的社會中,曾國藩的成功就是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奇蹟。他沒有高門的背景,身為漢人備受猜忌,卻能脫穎而出,建功立業,這是為什麼?

受盡屈辱時,曾國藩從不對人言,只有一句話可以形容他的心境

曾國藩在他的日記和家書中,曾經不厭其煩的告訴他的弟弟和子侄們:做人就要有「打掉牙齒和血吞」的精神。他之所以能成功,這種精神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據說這句話是在曾國藩率領湘軍,打下武昌後,他的恩師、首席軍紀大臣穆彰阿送給他的。又有人說,這是曾國藩根據祖父星岡公曾玉屏所說:「怯懦無剛乃男人最大之恥」,自己揣摩,又融合貫通,領悟到「剛毅」兩個字後,生動形象的寫就的。

受盡屈辱時,曾國藩從不對人言,只有一句話可以形容他的心境

不管哪種來源,當時能將這句話運用得爐火純青的,唯有曾氏一人而已。這句話的內涵並不複雜,它的意思就是指遇到挫折的時候,應該默默忍受,不對人訴苦,不抱怨,咬牙堅持,等到最後勝利的那一刻。這種精神,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因為這是一種強者的精神,一種強者的特質,不是人人都可以擁有的。在曾國藩少年時代,曾經參加了六次鄉試,結果前四次都失敗了,第五次還沒有錄取,僅僅考上的是「佾生」。所謂「佾生」就是指鄉試落榜但成績還算不錯,允許下一年可免縣試、府試,只參加院試即可,故稱「半個秀才」。

受盡屈辱時,曾國藩從不對人言,只有一句話可以形容他的心境

然而,曾國藩以此為恥,拒絕接受了這個身份。他將授予這個資格為奇恥大辱,回到家後,他以百倍的努力用功讀書。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他堅韌的努力下,他如同醍醐灌頂一般,突然開竅。在第七次鄉試種,終於考上了秀才,第二年考中舉人,四年後,考中進士,點為翰林,從此飛黃騰達。

在湘軍成立之初,本來是放在長沙開辦團練的。在這裡有諸多好處,既可以就近找湖南巡撫籌措經費,又可以坐鎮省城,隨時防範太平軍。然而,曾國藩發現,在長沙的日子並不如同他想像的那麼輕鬆愜意。

受盡屈辱時,曾國藩從不對人言,只有一句話可以形容他的心境

當時,曾國藩將湘軍和綠營放在一起訓練,規定每周有幾天是合練時間。然而,綠營當時已經腐敗透頂,訓練完全就是走過場。曾國藩的嚴格訓練,讓綠營的抵抗情緒很高,他們不敢公然向二品大員挑戰,就轉而為難湘軍。

特別是有一次,綠營挑釁湘軍,雙方大打出手。曾國藩沒有權力直接管束這些綠營官兵,反而被他們找了個苗頭,圍住了曾國藩會館。最後,這群打仗不行,擾民有術的綠營軍隊,竟然衝進曾國藩的府邸,殺了他好幾個隨從,還差點要了曾國藩本人的命。

曾國藩跑得快,這才保住一條小命。但他了解到,這並不是單單綠營幾個膽大妄為的人所做,而是受到長沙官員的慫恿。在當時,湖南巡撫就在隔壁,卻沒有露面。曾國藩本來就只有二品虛銜,並沒有實職,即使威信掃地,也不能拿長沙的官員怎麼樣。總不能一紙奏摺彈劾所有的長沙官員吧?

受盡屈辱時,曾國藩從不對人言,只有一句話可以形容他的心境

曾國藩將此事記錄在日記之中,卻沒有對人言。等到他的湘軍有成,攻克武昌,南下又破九江等重鎮之後,朝廷對湘軍刮目相看,將他們視為挽救大清的唯一希望。這個時候的綠營,仍然還是丟盔棄甲的敗軍之將,而曾國藩的湘軍,卻是令太平軍望而生畏的部隊。當日的勝負,現在高下立判。

直到這個時候,曾國藩才在日記之中向弟弟們披露了這個過程,當時他就將這口惡氣吞下,為了避免和綠營衝突,將練兵所在改為衡州。他並沒有服輸,而是鄭重其事的說,此事暫且記下,忍讓一時,準備好後,再做較量。

受盡屈辱時,曾國藩從不對人言,只有一句話可以形容他的心境

「打掉牙齒和血吞」的精神,是一種真正的強者精神,它不向人展示軟弱的一面,不乞求他人的憐憫。它是化悲痛為力量,從哪裡跌倒重新爬起來再乾的倔強性格。曾國藩告訴我們,人生道路何其曲折,如果沒有這種強者精神,又怎麼能走得更遠?

參考資料:《曾國藩傳》、《曾國藩日記》、《曾國藩家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珏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千古一帝秦始皇,竟然有三個「父親」,其中一個讓他最蒙羞
他被後世罵為昏君,卻能秒殺奸臣,親自帶兵殺敵

TAG:小珏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