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以大教育視野振興鄉村教育

以大教育視野振興鄉村教育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對鄉村發展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也是新時代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任務。振興鄉村教育不僅是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應有之義,而且鄉村教育是鄉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的基礎,在鄉村振興中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和全局性。

實施鄉村振興計劃,必須從根本上扭轉「重城鎮輕鄉村」的觀念,切實把鄉村教育作為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充分認識到:沒有農業農村的現代化,就沒有國家的現代化;沒有農村教育現代化,就沒有農村的現代化。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地方政府必須把振興鄉村教育放在首位,優先發展鄉村教育事業,建立以城帶鄉、整體推進、城鄉一體、均衡發展的義務教育發展機制。統籌配置城鄉教育資源,依據弱勢補償的公平原則,教育資源向鄉村傾斜,補齊義務教育的短板,實現城鄉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

一、建好建強鄉村教師隊伍,是振興鄉村教育的關鍵。

一批好的教師,是留住鄉村孩子的關鍵,也是振興鄉村教育的希望。新近頒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關注鄉村教師,為建好建強鄉村教師隊伍提供了政策支持,需要地方政府貫徹落實。

第一,創新教師管理方式,推行鄉村教師「縣管校聘」,實行學區內「走教制」,教師編製向鄉村小規模學校傾斜,按照班師比與生師比相結合的方式核定優化義務教育教師資源配置。實行義務教育教師「縣管校聘」。深入推進縣域內義務教育學校教師、校長交流輪崗,實行教師聘期制、校長任期制管理,推動城鎮優秀教師、校長向鄉村學校、薄弱學校流動。培養全科型小學教師,以適應鄉村小規模學校的需要。以學區為單位配齊鄉村小規模學校音樂、美術、體育等短缺學科教師,採取「走教制」,為小規模學校、教學點開齊課程。

第二,大力提升鄉村教師待遇。認真落實艱苦邊遠地區津貼等政策,全面落實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依據學校艱苦邊遠程度實行差別化補助,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提高補助標準,努力惠及更多鄉村教師。加強鄉村教師周轉宿舍建設,按規定將符合條件的教師納入當地住房保障範圍,建設鄉村教師公寓,讓鄉村教師住有所居。大力營造尊師重教的社會風尚,讓鄉村教師能夠在鄉村紮下根,願意為師,樂於從教。

第三,優先關心鄉村教師的專業發展。在培訓、職稱評聘、表彰獎勵等方面向鄉村青年教師傾斜,優化鄉村青年教師發展環境,加快鄉村青年教師成長步伐。將中小學教師到鄉村學校、薄弱學校任教一年以上的經歷作為申報高級教師職稱和特級教師的必要條件,鼓勵城市一批優秀校長和教師到鄉村學校建功立業,樹立一批熱愛鄉村教育典型,使他們成為振興鄉村教育的功臣。

第四,為鄉村學校提供師資後備力量。繼續實施免費師範生項目、擴大艱苦邊遠地區招生規模。鼓勵艱苦邊遠地區與院校合作,探索「高考定向招生、在校定向培養、回鄉定向就業」方式,以加強艱苦邊遠地區學校教師資源開發。實施好邊遠貧困地區、邊疆民族地區和革命老區人才支持計劃,繼續實施「三支一扶」、特崗教師計劃等,組織實施高校畢業生基層成長計劃。實施銀齡講學計劃,鼓勵支持樂於奉獻、身體健康的退休優秀教師到鄉村和基層學校支教講學。

二、以大教育視野建設「小而優」的小規模學校,是振興鄉村教育的必由之路。

第一,在鄉村振興戰略中謀劃鄉村教育的發展,把鄉村學校建設成為鄉村文明中心。鄉村學校不只是一所學校,而是鄉村文明的集中地。一所鄉村學校的影響,不只是它的學生,還應該有鄉村的村民。承繼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的思想,改變鄉村學校與鄉村隔離的狀態,確立大教育的觀念,以鄉村學校傳承發展鄉村優秀傳統文化,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把鄉村學校振興與鄉村文化建設、鄉村社會建設結合起來,發揮鄉村學校的文明輻射功能。

第二,把小規模鄉村學校作為鄉村教育的重點,確立鄉村學校「小而美」的發展定位。由中國農村教育發展研究院發布的《中國農村教育發展報告2016》顯示:2015年,我國不足100人的鄉村小規模學校共有111420所,占鄉村學校總數的一半以上。未來的發展,小規模學校將成為鄉村學校的常態。鄉村小規模學校的發展,符合現代學校追求「小校小班」的趨勢,在創辦學校特色、激發學校活力、實施個性化教育方面具有明顯優勢。要儘快出台小規模學校建設標準,按照標準,配備教學必需的設施設備和師資。公共財政要優先保證小規模學校的教學需要。與城鎮大班額教學相比,小規模學校班級人數少,更能夠照顧學生的差異,因此要大力推進小班化教學,開發特色校本課程,為每個兒童提供適合的課程和個性化教育。把鄉村小規模學校不僅建設成環境「小而美」的學校,還要建設成質量「小而優」的學校。

第三,吸納有識之士參與鄉村教育建設,激發鄉村教育的內生力。20世紀二三十年代,以晏陽初、梁漱溟為代表的鄉村教育,對於改造鄉村生活、推進鄉村建設起到了積極作用。今天鄉村振興,也需要鼓勵社會各界投身鄉村建設,吸收一批有志於鄉村教育改革的大學教授和退休的中小學名校長、名教師投入到鄉村教育改革之中,吸引一批從鄉村走出去的企業家、專家、學者等社會知名人士以各種方式反哺鄉村教育,推動鄉村教育的發展。外力推動和外在支援是必要的,但最根本的還需要培植鄉村學校的內生性發展動力,培育一批認同鄉村、熱愛鄉村、致力於鄉村建設的教育人,使他們把鄉村教育作為自己的事業,建設新鄉村學校,實現新田園教育的夢想。

(馮建軍系南京師範大學道德教育研究所所長,盧玉強系開封市教育局副局長)

《中國教育報》2018年05月01日第4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讀懂兒童是教師新基本功
談談思想與學術的四十年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