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北大120周年校慶之「我與經院」

北大120周年校慶之「我與經院」

編者按

北京大學經濟學科最早可追溯到京師大學堂(北京大學前身)1902年設立的商學科,1912年,嚴復先生任國立北京大學校長後始建經濟學門,這是中國大學中建立的第一個經濟學專業。1919年,經濟學門改為經濟學系,馬寅初先生任系主任。1985年,成立北大經濟學院,是北大在改革開放後建立的第一個學院。北大經濟學院是我國綜合大學中最早建立的經濟系科,也是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和西方經濟學在中國最早的教學、研究與傳播基地。

2012年,北大經濟學院百年華誕,很多領導、專家學者、教職工、學生、校友以及社會各界人士紛紛撰文紀念與慶賀,並彙集成冊,以《百年華章》的書名出版。

2018年,又逢盛事,北京大學建校120周年,也是北大經濟學院106年華誕,值此,再刊發部分文章,以期共享燕園故事,共擔經世濟民情懷。

石世奇(1932.4.1—2012.4.6),生前為北大經濟學院教授、博導。1950年考入北京大學經濟系,1988—1993年任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院長。

本文寫於2005年9月。

我曾兩次進北大經濟系學習。

1950年,我畢業於天津南開中學。在報考大學時,我報考了北大經濟系。我為什麼報考北大經濟系?我的興趣本來在中國歷史,這是因為我在十三四歲時(1945年-1946年)受到了國學的熏陶。在讀初中的同時,我每天下午到一個教授國學的崇化學會聽兩個小時的課。在這裡我不僅接觸了《論語》、《孟子》,也接觸了《史記》、《資治通鑒》,並閱讀了梁啟超的《清代學術概論》、《中國歷史研究法》等書。因此,對中國歷史產生了興趣。但是,在1947年我讀高中時,又接觸了唯物史觀,我認為要研究歷史,應該首先學習好理論。在這樣的認識下,我決定上大學先讀經濟系,讀兩年後再轉歷史系。我之所以報考北大,是因為北大歷史系師資力量雄厚,名教授多。而北大經濟系還有我早就景仰的進步教授——樊弘。他是解放前支持學生運動的北大著名的三大進步教授之一。就這樣,我報考大學時第一志願就報了北大經濟系,第二志願是北大歷史系。這樣,第一次進入北大經濟系。

1950年9月10日我到了北大。我被安排到紅樓一層東邊的一個房間住下。這間房緊挨著李大釗、毛澤東工作室。後來聽張友仁教授說李大釗、毛澤東工作室原來也是經濟系學生宿舍,因為這兩間要布置李大釗、毛澤東工作室,同學們愉快地騰出來的。不久,我又搬到北大三院的南平房。

在經濟系的迎新會上,我見到了樊弘、周炳琳、趙迺摶、羅志如四位老教授。他們四位都穿著長袍,並排站在講台上,令人肅然起敬。羅志如教授的幽默講話,使我至今記憶猶新。我也作為新生代表講了話。開學後樊弘教授給我們講授政治經濟學,閔慶全老師講會計。上課不久,抗美援朝開始了,同學們參加了抗美援朝的宣傳工作。參軍參干也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不少同學報了名。我們班有四位同學參軍參幹了。我也報了名,沒有被批准。但是,不久,我就被調到中共北京市委政策研究室工作。我在北大只有七個月,就離開了。然而,這七個月的學習和生活是豐富多彩的,令人難忘

第一次進北大經濟系就這樣結束了。

1951年4月,我開始了另一種生活,由學習轉為工作。在工作中我學到不少在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市委政策研究室的同志,多是北大、清華、燕京、師大的地下黨,對我幫助很大,同志間親密無間,至今還時常聚會,經常來往。但是,我還是嚮往學習,願意從事學術研究工作。1954年,我提出回北大學習的要求,沒被批准。此後,我感到脫產學習不現實,於是抓緊業餘學習,並研究一點問題,後來在《光明日報·史學》發表了一篇短文——《關於漢民族形成的幾個問題》。1956年初又與研究室的同事黃愛華結婚了,沒有再去上學的打算了。

上世紀50年代初趙迺摶、周炳琳、陳岱孫、陳振漢與蘇聯專家合影

但是,這一年由於高等教育的發展,國務院發出文件,鼓勵在職幹部報考大學,並規定各單位對準備報考的幹部不得阻攔。這樣,我復學回北大,幸運的是我愛人也考入北大圖書館系。於是,我和我愛人就雙雙來到北大。我就第二次進了北大經濟系。這時的北大已遷至海淀原燕大校址。

我第一次進北大隻呆了七個月就走了,這次不同,紮下來,不走了。

1960年,我和我愛人同時留在北大。從1956年入學至今已有50個年頭。在這50年中,我經歷了北大的風風雨雨,反右運動、紅專辯論、學術批判、教育革命、下廠下鄉、三年困難時期、四清運動、北大社教、國際飯店會議,一個運動接著一個運動。有幸的是,1961年至1964年,我有三年時間參加了教育部文科教材辦公室組織的、趙靖教授主編的《中國近代經濟思想史》的編寫工作,為十幾年後從事中國經濟思想史的教學和研究打下了基礎。這也滿足了我當年報考北大時,既學經濟又興趣在歷史的初衷。

2005年,在經濟系改建為經濟學院20周年慶典大會上

1976年粉碎了四人幫,長達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結束了。我於1977年6月從下放勞動處調回經濟系,一直工作到2000年退休。我的教學工作,包括講課、編寫教材、指導碩士、博士研究生等,直至2005年才全部結束。二十多年來,北大經濟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經濟學科獲得了極大的發展。二十多年前人口研究室獨立,發展成人口研究所;1985年成立了經濟學院;十二年前經濟學院的經濟管理系獨立,成立工商管理學院,這就是現在的光華管理學院。十一年前留學歸來的經濟系畢業生林毅夫、易綱、海聞等同志,又在北大成立了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北大經濟學科的發展,令我這個與北大經濟學科有55年關係、又在北大經濟系、經濟學院先後主持了十幾年工作的北大人,深感欣慰。

在日本講學

北京大學經濟系1950級同學入學50周年聚會

石世奇先生與陳岱孫先生

2005年9月26日於藍旗營寓中

歡迎關注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校友辦

關注更多北大120周年校慶專題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大經院校友辦 的精彩文章:

張德修——世界經濟專業的成立與發展

TAG:北大經院校友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