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香喝辣,為啥拉出便便那麼臭?還不是為了讓你別忘看它一眼
大家好,今天專家要和大家講一個重口味的故事......(友情提醒:吃飯時間最適合看,有助減肥!)
劉仍海主任醫師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
中醫肛腸科
首先,先自我介紹一下,「我」是主人您體內的大便。
請大家不要驚慌,其實大部分也都是水分,佔比在65%,剩下的35%是固體成分。
固體成分裡面,是大部分已經死亡的細菌,佔比1/3~1/2左右。
另外,還有2%~3%的含氮物質、10%~20%的無機鹽,如鈣、鐵、鎂、鈉。脂肪佔10%~20%,還有少量膽固醇、嘌呤基和維生素。
再有就是食物中不消化的纖維素、消化道脫落的上皮細胞、黏膜碎片以及未被吸收的消化道分泌物,如黏液、膽色素、黏蛋白和消化液等。
您身高不到兩米,我卻要跋涉8米
想當初,我也是你們嘴裡那些「香的、辣的」的原型。一路走過來,過了彎也拐了道。經過8米的長途跋涉,終於成功落地。
整個消化道的路程是這樣的:首先經過嘴巴這扇大門,以門齒為起點算起,依次是口腔、咽、食管,一直到胃的賁門;再由胃的賁門到胃的幽門;接著是小腸、大腸;然後是直腸到肛門。
食管25厘米,胃25厘米,小腸5~6米(十二指腸25厘米,空腸200厘米,迴腸300厘米),大腸1.5米(盲腸6~8厘米,升結腸12~20厘米,橫結腸40~50厘米,降結腸25~30厘米,乙狀結腸40厘米,直腸15厘米),肛管4厘米,共長8米。
雖然沒有腿,但我們的形成和排出主要依靠結腸的袋狀往返運動、分節推進運動和多袋推進運動、蠕動、集團運動。
「臭不可聞」的真相
大家可能也很想知道,為什麼吃進去的是香的,出來卻是臭臭的?
說來也不複雜,吃進去的食物大約5秒鐘至1分鐘內通過食管,3~4小時通過胃,4~5小時通過小腸達回盲腸。
當食糜到達大腸後,其中幾乎不含有可以被消化的糖、脂肪和蛋白質,在結腸中一部分水分被吸收,同時經過細菌的發酵和腐敗作用後,就成為了我們。
而通過結腸一般需要經過12~16小時,到達直腸即產生便意,排便多在24~72小時。
大便量太少、太硬,排出困難,並且超過3天一次或者是7天內排便次數少於2~3次,您要注意啦,可能便秘了!
你們之所以會覺得「臭不可聞」,這是因為我們的氣味由細菌分解的產物所致,產生氣味的主要成分為吲哚、糞臭素、碳化氫、胺、乙酸、丁酸等。
其中吲哚、糞臭素是讓糞便產生惡臭氣味的因素。
我們的顏值,暗示身體健康度
一般來說,正常糞便是呈圓柱狀,長10~20厘米,直徑2~4厘米,重量100~200克。
正常糞便為鹼性,稀便呈酸性。正常糞便為棕色,有臭味,隨飲食不同而改變。
大便性狀和顏色與多種疾病有關,若便如羊糞,則是便秘;
便如稀水,多是腹瀉;
黑便有可能為上消化道出血;
紅便可能為下消化道出血;
大便發白有可能為膽管梗阻;
綠便有可能為消化不良;
便中帶血或為痔或為痢或為癌症,必須重視,應及時就醫。
是的是的,便後看一眼我們,很重要。
喵喵喵,快點贊呀!


※體檢抱有這5個想法,明確告訴你:錢白花了!
※走路降血糖,但是沒效果?原因都在這裡
TAG:39健康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