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荊有個很會做菜的阿姨,你認識嗎?
來源:樂清日報
記者 董露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
民間炒手
姓名:周玲麗
廚齡:20多年
拿手菜:豬臉年糕 大荊炒粉干 水鴨綠豆面
大荊地方美食,可以用「一籮筐」來形容,像水鴨綠豆面、豬臉年糕、苜蓿牡蠣炒年糕,大荊炒粉干……每一道又香又鮮的小菜都散發著親切的農家氣息,做法也很有講究。來自大荊石門潭的周玲麗是一位全職太太,會做很多種大荊地方特色美食,親朋吃過後都說好吃。
想給丈夫一個驚喜
樂清日報全媒體記者來到周玲麗家中,斯文秀氣的她正在廚房裡忙乎著。洗菜、切菜,不緊不慢,不亦樂乎。周玲麗笑著說,不知不覺自己做飯已經有20多年了,而48歲的她,臉上看不到歲月的痕迹。
20多年前,她剛嫁為人婦,不會做飯。「當時,都是丈夫做飯,我不會,覺得挺丟人的,就跟在母親後面學。」周玲麗說,她的母親在一些單位食堂燒菜,做的家常小菜清爽可口,很多人吃過都讚不絕口。那會,周玲麗一快到飯點,就來到母親工作的地方,邊看邊學。如何把一個胡蘿蔔切得好看又入味,哪幾種食材搭配在一起味道更獨特,菜場哪家攤位的食材新鮮實惠……那時候,她回到家,滿腦子都是做菜的點滴細節。
「學做飯都是偷偷地,想學有所成給丈夫一個驚喜。」每天早上7時許,丈夫出門上班,她就來到菜場買幾個小菜回家練習。一開始,做一盤菜,就像打了一場仗,簡單的一盤西紅柿炒蛋都要做個40來分鐘,有時不是炒得太老,就是太咸,廚房也被弄得很狼狽。只靠自己摸索,也很難找到門道,她還去書店買了幾本美食書籍。從應季美食到做菜好吃的訣竅,每天一有時間,就坐下來學習。
很快,她就能像模像樣地燒出一桌菜。一次,丈夫出差回家,驚喜就出現了。「我七八歲就會做菜,家裡做飯也是我承包,沒想到妻子竟然偷偷學了這麼久,當時回家看到西紅柿炒蛋、紅燒小黃魚、水煮蝦,覺得特別感動。」周玲麗的丈夫回憶起第一次吃妻子做的菜,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味道。「當時做的西紅柿炒蛋,我吃了一口,有一點咸,但丈夫說好吃,一個人把它吃完了,還一直鼓勵我。」周玲麗說,從那時開始,每天的一日三餐,她都要和丈夫一起討論吃什麼,然後一起做些好吃的菜。
大荊菜幾乎都會
隨著時間的推移,周玲麗會做的菜越來越多,而她做的大蒜炒牛肉更是一絕。她說做大蒜炒牛肉,對肉質和火候的要求很高,最好選擇牛裡脊肉,此外,在翻炒時不要放生薑。現在,大荊、芙蓉一帶的農家小菜,大荊炒粉干、水鴨綠豆面,酸野蘿蔔,番茄魚,春筍炒牡蠣、麥蝦粳……她幾乎都會做。平時過年過節的聚會上,她總能小露幾手。
周玲麗做的大荊炒粉干,色澤鮮嫩爽口。「我做這道菜時,用大荊粉干炒,大荊粉干細如紗線,潔白軟韌,燒之有料,食之有味,味道最地道。」周玲麗說,做這道菜,要備好炒粉干用的配料:金筍切片(夏天可以選用茭白代替金筍)、芹菜切段、球菜切絲、胡蘿蔔絲、韭菜(蔥)、瘦肉絲、白蝦、炒好的雞蛋切絲、鰻魚乾切細條、牡蠣(當然選擇配料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和實際情況而定),料酒、醬油、鹽、雞精等。首先將粉干放進冷水中浸泡,要注意掌握粉干漲水的程度,一般不硬了,用手揉捏即斷就可以撈出瀝干。通常用大鐵鍋生火,放油(用豬油更好)溫熱後將粉干倒入鐵鍋內。只見,周愛玲一邊說著一手持筷子,一手拿炒菜用的鏟子,不停地將粉干夾起三四十厘米高,又抖落開。她說,這樣炒出的粉干根根獨立,不粘在一起。周玲麗在「抖」的過程中,不時灑上一點料酒、醬油和水,大約十分鐘之後,豬油已完全滲入粉干,粉干也已呈金黃色,而且已經「相當獨立」了,再加入事先備用的配料(快熟的可以遲一點放),繼續抖落粉干,讓粉乾和佐料的味道充分交融。這時香味四散,粉乾的韌性又足,加了一點雞精等調料,一盤大荊炒粉干就出鍋了。
她還有一個拿手菜就是豬臉年糕。這道菜僅聽名字,就有很多想像的空間。周玲麗說,過年時,大荊有吃豬臉年糕的習俗,寓意節節高,而做道菜,真要花不少功夫。年糕是選用純手工的大米做成,而豬臉肉首先要放在水裡浸泡清洗大約一個下午,拿出放鹽、花椒進行腌制,這步驟中周玲愛會選擇有孔的器皿盛放,這樣能更快地瀝干血水。拿出晾乾後,再曬三至五天,豬臉肉就可以拿出備用。當天,她也為樂清日報全媒體記者做了這道菜。她將曬好的豬臉肉放在鍋里蒸了大約兩個小時,然後年糕蒸15分鐘。這盤菜出來後,就像北方人一口一個大餅、一根蔥的感覺。咸鮮的豬臉肉配上軟糯可口的大荊年糕,記者嘗了一口,別有一番風味。
走到哪學到哪
大荊風景秀麗,農家土特產多,周玲麗說,走在大荊街上能吃到不少美食,而這些年,她會做的很多大荊特色美食都是走哪兒學到哪兒。「聽說隔壁村的阿姨做的水鴨綠豆面好吃,我就跑過去學,街邊小店做的春筍炒牡蠣味道特別,我就會連續去吃幾次,琢磨它是怎麼做的,有時還會跑到後廚請教。」她說。
大荊一帶的村民喜歡吃粽子,每年番薯收貨的季節,她都會挑個大、無傷痕的番薯儲放起來。臨近春節時,將番薯取出,洗凈去皮,刨成絲,剁成米粒狀大小,再摻入一些糯米攪拌均勻,拿棕櫚葉包起來一個個,放大鍋里煮。香氣四溢的番薯粽,親朋看到都要多拿幾個。周玲麗說做番薯粽也有很多講究。「糯米和配料要揀過、浸過、洗過,包粽子技術性很強,要包得不能太緊也不能太松,太緊了難煮透,裡面糯米會出現硬粒,時間煮久了,四角會爆破,太鬆了粽子會煮散了,軟嫩不好吃。」
這兩年,丈夫回到樂清做生意,想念大荊早餐麥油煎,她就學著自己做。「其實學做菜的動力,就是為家人做一桌可口的飯菜,看到她們心滿意足的樣子。」周玲麗說道。
...............................................................................................


※雁盪有個「蜂王」,15歲養蜜蜂,連娶老婆都在……
※歹毒劫持人質!樂清民警奮力追捕致胸口中刀!這位民警你認識嗎?
TAG:樂清百事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