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體外培養的腦組織具有了意識,應該要受到人類一樣的保護嗎?

體外培養的腦組織具有了意識,應該要受到人類一樣的保護嗎?

體外培養皿培養的一小塊人腦組織,也被稱為微型、簡化的腦部組織-腦類器官。它們的大小不會超過一粒豌豆,但引起17位著名的科學家、倫理學家和哲學家開始討論意識本質和倫理問題。相關評論文章於4月26日在線發表在頂級學術期刊《自然》(Nature)。

用人體幹細胞在培養器皿中培養簡化的腦類器官。

如果這樣的人腦組織具有了意識或主觀知覺,那這團組織應該要受到像人類一樣的保護嗎?這一問題乍看有點古怪,並且,目前的實驗模型也遠沒有具備這些能力。「但是腦類器官研究發展如此之快,科學家現在必須開始考慮潛在的影響了。」作者之一、杜克大學法學和哲學教授Nita Farahany如此表示。

「在遙遠的未來,有可能一個腦類器官會發展成像是有意識的東西,或者有一些知覺,比如說能感知痛。」Farahany提到。

而現階段,這些腦類器官主要用於研究大腦發育和腦疾病,如自閉症等。科學家通常將皮膚細胞誘導成神經幹細胞,這些神經幹細胞會長出一系列能在人類大腦中找到的類似結構,甚至會形成可以互相傳遞信息的細胞網路。

不過,目前實驗室培養的腦類器官細胞數目還限制在數百萬個,大小如一粒豌豆。真正的人類大腦尺寸要比它大上萬倍,細胞數目也有逾1000億左右。

人腦組織切片。

這些腦類器官正在幫助科學家完成一些非凡的工作。

就在4月16日,美國加州南部拉霍亞的獨立非盈利科學研究機構索爾克生物研究所在《自然-生物技術》(Nature Biotechnology)發表最新成果,Fred H Gage及其同事將人腦類器官移植到小鼠大腦以後發育成了功能性血管。這也就是說,理論上,這項技術已經允許科學家來獲得更大尺寸的腦類器官。

這也是腦類器官首次 「跳出」培養皿,進如體內(小鼠)實驗階段。

「如果你在探討類似精神分裂症或自閉症這樣的疾病,如果你想要模擬這些疾病,在動物模型身上是非常困難的,而在人身上進行實驗又是違背倫理的。」Farahany提到。但科學家可以用細胞來培養腦類器官,這些細胞通常是發生了和自閉症等有關的基因突變,接下來就是研究腦類器官的發育情況。

Farahany認為,很明顯這一研究領域的潛力是巨大的,但是圍繞人體外腦細胞的倫理問題也是嚴峻的。例如,將人腦組織移植到動物身上會帶來的一個擔憂,「最終可能會導致小鼠具有異常的思維能力。」

具有異常思維能力的小鼠該被如何處置?

Farahany說,研究人員可能需要保證遵循一些規則來改善實驗室的小鼠。研究人員認為它們只是典型的實驗室小鼠,實驗結束後就會被殺死?還是這些小鼠應該享有類似於實驗用黑猩猩一樣的保護,研究任務結束後能被允許退休?

幹細胞衍生的3D人腦組合圖。

Farahany等17位作者在評論文章里提出了一些他們認為研究人員、資助機構、審查委員會和公眾應該加以討論的問題,這些問題包括研究人員是否有可能評估腦替代品的知覺功能以及人類對於生死的理解可能將受到的挑戰。

這篇評論並沒有針對這些倫理問題給出答案,也沒有對相關的科學研究提出具體的指導方針。

文章總結道,「我們不認為所有的困難會阻止腦類組織的研究,人腦實驗模型或有助於解開長期以來令人難以理解的精神疾病和神經疾病謎題。但為了確保這類研究可以在長期範圍內取得成功,並為社會所接受,現在必須制定一個倫理框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澎湃新聞 的精彩文章:

沈從文、張兆和,兩個人的「頑固」
台灣新北市長朱立倫的南京二日:赴中山陵致祭,參觀南京大學

TAG:澎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