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油茶基地境域景 地情文化代代傳

油茶基地境域景 地情文化代代傳

金數鄉,位於湘鄉市西北部,東與白田鎮毗鄰,南與月山鎮接壤,西南與翻江鎮相連,北與寧鄉縣灰湯鎮交界。據傳,明末清初,李守靜(曾任長沙知府)告老還鄉,修建家祠。 當地文人為其取名「金藪公祠」 ,從此「金藪」成為地名。「金藪鄉」由此得名。境域內不僅盛產紅壤土地、花崗岩,而且是油茶、茶葉等生產基地。同時,還有歷史悠久,源遠流長金藪骨科技術,以及流傳上千年的「贊土地」等地情民間文化。

烏江河(一)

金藪鄉,轄金藪、地南、永樂等25個村,346個村 民組。總面積104平方千米,耕地面積2138公頃,其中水田2005公頃,旱土133公頃,林地面積4481.69公頃,水域面積3126公頃 。境域有13702戶,39163人。其中男性20364人,佔52%;人口以漢族為主,少數民族47人;人口自然增長率3.45‰。

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金藪屬湘鄉縣狀元鄉。民國23年(1934),屬第四區鶴後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屬第四區的金數、河山,永樂、把石鄉及第八區的紅石鄉。1956年,屬紅石鄉、竹園鄉。1958年,屬衛星人民公社。1962年,從衛星公社析出,屬金藪、 花橋、河山、紅石4個公社。1984年,屬河山鄉、金藪鄉。1995年,金藪鄉、河山鄉合併為金藪鄉,以原仁厚區機關駐地作為鄉政府辦公地點 。至今,建置無變化。

紅壤土地花崗岩 經濟社會日日新

金藪鄉,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四季分明。春季多雨,冬季少雨。年平均氣溫17℃左右,年平均降雨量1300毫米左右。土壤多為紅壤土、砂性土;植被多為喬木和灌木混生,主要有松、杉、樟、梓、楓、泡桐、油茶、栗、桂、橘等樹種及南竹等。野生動物種類繁多,鳥類有雉雞、斑鳩、白鷺、黃鶯、麻雀、綬帶鳥、水雞等;獸類有野兔、獾、黃鼠狼、豪豬等。境域礦藏少,南部山地有花崗岩。

江家水庫

金藪鄉,種植業以種植水稻為主,輔以種植油菜、紅薯、玉米及各種季節性蔬菜。1954年,試種雙季稻成功。1956年,逐步推廣雙季稻。當下,境域有中小型拖拉機12台,耕種機1759台,機滾船440台,聯合收割機120台,機耕面積3900公頃。種植水稻2273.33公頃,糧食總產2.1萬噸;種植油菜66.67公頃,總產820噸;產紅薯1200噸、蔬菜6000噸。

金藪養殖業以養豬為主,兼養牛、羊、家禽等。當下,有規模養豬場5個,牛場2個,養雞場3個,養羊專業戶5戶,年出欄生豬9.6萬頭,牛、羊420多頭,家禽15萬羽,水鮮魚55噸。

當下,金藪鄉年工農總產值9.2466億元,其中農業總產值8.52億元。人均純收入8980元,人均住房面積37平方米。境域私人擁有汽車4100輛。建設地南水廠,解決金藪 街道近1萬人的安全飲水問題,農戶安全飲水率達99%。共建拉圾箱220個,焚燒桶380個,每個村都配備2-3名衛生保潔 。

新疆巡撫潘效蘇軍伍世家李公蘢

據記載,在鎮域內,不僅有新疆巡撫潘效蘇、軍伍世家李公蘢,而且還有宋鶴庚、李昭(女)等現代名人。其中:

潘效蘇(1838-1913),原名潘德音,字重賢,號少泉,後改名效蘇,金藪河山雅花屋場(現金藪鄉八眼村)人。歷官至新疆巡撫。23歲投左宗棠部湘軍,隨軍攻克杭州,官縣丞,支援福建,收復漳州的各府廳州縣城,升福建通判,不久征戰廣東,克複鎮平等地,保升同知,同治七年【1868年】隨西征軍赴直隸地區圍剿捻軍,戰功卓著,留任陝西補用同知,同治八年(1869年)五月,潘效蘇署理膚施(今延安市)澄縣等縣的知縣。此後,潘效蘇的母親去世,其回鄉丁憂一年,喪期服滿後,他趕赴甘肅,管理恪靖中營,兼帶左路、左後等營。同治十年(1871年),潘效蘇調署狄道州(今甘肅臨洮縣)知州。同治十一年(1872年)其調河州知州。光緒四年(1878年),奏保以知府用。不久,又再任河州知州,並轉任循化廳(今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縣)同知。光緒八年(1882年),已44歲的潘效蘇赴青海省循化廳同知任上。

光緒九年(1883年)十月,潘效蘇奉劉錦棠調遣,趕赴新疆,旋調補迪化直隸州知州。光緒十二年(1886年)調署和闐直隸州知州。光緒十四年(1888年)八月,調署伊犁府知府。光緒十五年(1889年)三月,由於修理城池有功,經魏光燾保奏加鹽運使銜。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以道員身份歸甘肅新疆補用。此後,又因會剿西寧北大通回民起義有功,朝廷賞加其西林巴圖魯名號。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十月,潘效蘇奉旨補授新疆鎮迪道尹,兼按察使銜。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十月,潘效蘇署理新疆布政使。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五月,綏來回民起義,潘效蘇等總理省團練,選募天津商民丁壯500名,編成營隊,協助城防。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五月,赴甘差遣,委署甘肅布政使,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正月,奉旨補授甘肅按察使。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九月五日,朝廷鑒於其久任邊缺,熟悉民情,升任新疆巡撫。「清實錄」載:「任道鎔因病解職,調安徽巡撫聶緝椝為浙江巡撫,甘肅新疆饒應祺為安徽巡撫,以甘肅新疆布政使潘效蘇為甘肅新疆巡撫。」誥授光祿大夫。

宋鶴庚(1883-1952),名仕章,字阜南。湘鄉縣鶴後鄉李家灣(今屬金藪鄉)人。1902 年,入湖南武備堂,1905年人日本士官學校,加人同盟會。1911年,參加武昌起義,後任湘軍團、旅、 師長、援鄂總指揮、一軍軍長、建國軍北伐中央總指揮、南京國民政府兩廣宣慰使、湖南省政府委員、建設廳廳長、國民政府參議院上將參議。1931年後,在上海、長沙、湘鄉閑居,研究佛學、習畫。1952年被判處死刑,1970年認定錯判,按起義投誠人員對待 。

李昭(1921-2017),胡耀邦夫人,原名李淑秀,乳名阿鳳,金藪李氏人,1921年出生於寧鄉灰湯杠廳屋場。李昭出生於軍伍世家,曾祖父李公蘢字滿堂,行六,武功將軍,花翎游擊,歷任狼山右營千總,江南掘港營守備,狼山右營守備,江南南匯營都司,掘港營都司,蘇淞中營都司;祖父李良知字紹湘,五品頂戴;父親李啟菘字光五,號仲侯,兩江陸軍測繪學堂暨安徽陸軍講武堂畢業,歷任馬隊排長,安徽都督府督辦皖北工賬處河工委員,株萍鐵路警務處總巡官,湖南陸軍第三師中校主任參謀,湘西善後督辦署交通股股長,省會警察廳廳長。1938日抗日戰爭中陣亡於台兒庄、徐州一帶(葬不詳)。1933年,李昭父母分離,母親帶李昭離開湖南去安徽生活,1937年盧溝橋事變發生後,在上高中的李昭離開學校參加宿縣教育人員戰地服務團,參加中共外圍組織,1939年去延安,1940年入黨,1941年,與胡耀邦結婚,1946年4月,調張家口去工作。2017年03月11日下午,因病去世。據了解,金藪李氏家譜上記載--啟菘配陳氏,字維德,號同壽,光緒三十三年六月二十三日亥時生,子二佑發、佑鴻,女一 阿鳳。而據李昭兒子胡德平的《回憶母親李昭》中提到,他外婆是高慧蘭,只有阿鳳【李昭】一女,也即阿鳳不是陳氏所生,九十年代,金藪李氏重修家譜,聽說族人聯繫了李昭,李昭沒作太多回應。

黑山侖下三河繞油茶基地境域景

金藪鄉,屬丘陵山區,東南部屬於山地,西北部為丘陵區,地勢東南高,西北低。有林地4481.69公頃,森林覆蓋率60% ;其中,油茶林720公頃,是湘潭地區最大的油茶基地。

正在掛果的油茶

境域有海拔508米高的黑山侖;有從西面瓦子坪入境,蜿蜒向北流入寧鄉的烏江河;有發源於東南部山地,由南向北,匯人寧鄉縣灰湯河的花橋河和金藪河。其中,烏江河發源於翻江鎮吉洞村,金藪鄉域內全長18.2公里,流經長樂村、馬坪村、龍門村、輔正村等地,流域內無污染源,水質好,清澈見底。

烏江河(二)

有甘草沖、峽子口、珍珠、江家、平侖、河山、桃介沖等小一型、小二型水庫18座;山塘3500口;可灌田1573 公頃 。其中,蓄水超過 5萬立方米的山塘15口,攔河壩51座,機井10處,機電排灌站15處,自流灌溉面積佔耕地面積72%。

金藪鄉傑龍油茶種植專業合作社(麥子村)基地

境域內,有湘鄉通往寧鄉的人行道路。解放前,物資靠人挑府扛、獨輪車或兩輪板車運輸。當下,修築有金(數)荷(塘)、馬(坪)麥(子橋)、康(河山康家)東(陵觀)、普(石)花(橋)、花(橋)谷(陽)等鄉道,通村道路硬化率86%;有八眼村大寨橋;有仁翻、灰(湯)虞(唐)等公路,每天有班車往返於湘鄉、湘潭、株洲、長沙等地;有長婁高速公路過境域的荷塘、輔正等10個村,長13千米等。境域內有2條高速公路過境,1條縣市公路、6條鄉道以及通村公路,總里 程168千米,交通網路形成。

有釀酒、木器、鐵器、竹器、榨油、染坊等手工作坊17家,有采砂廠、採石廠、制茶廠、線帶廠、農機站等各類工業企業27家,從業人員3100人,年工業總產值7267萬元。有集貿市場 2個,有50平方米以上超市12家,有個體工商戶400家,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982萬元 。年鄉財政總收人1542萬元,金融單位年末存款餘額4億元。

平侖水庫

文化鄉情贊土地 地情文化代代傳

當下,有初中2所,小學8所,教師176人,有幼兒園3所。有鄉衛生院1家,骨科醫院2家,開設病床62張,有醫護人員26人;有村衛生室29家,醫護人員31人。

在金藪,民間文化豐富多彩,人才輩出。當下,流行贊土地和耍龍燈、舞活動等。有業餘花鼓戲劇團1個, 皮影戲劇團3個,龍燈、腰鼓、舞獅隊18個,中西樂隊7個,體育活動場所12處;電視機入戶8087戶;農家書屋25個,藏書50萬冊。有全數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下設文學、美術書法、攝 影、音樂舞蹈、戲劇5個協會和《金載文藝》報刊編輯部。有著名的骨科醫師李盈庭等。

據介紹,金藪骨科技術傳承於清朝晚年,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當下,依賴金藪骨科技術(李漢春)創辦的金藪骨科醫院,一直得到當地政府及衛生業務主管部門等的大力支持。尤其近20年,隨著現代醫學的快速融入,更加突顯其優勢。李家幾代骨科傳人,出身醫學世家,從小耳濡目染長輩治病救人,深知一個技術高超醫師對人們是何等的需要。所以,幾代無論在何種環境中均恪守祖訓鑽研醫術,注重醫德,不論艱辛都深深紮根在臨床一線,為群眾治療疾病,造福一方百姓。 目前,傳承至李盈庭這一代,更是發揚光大。

李盈庭,系李漢春之長孫,師承李漢春(金藪骨科第一代傳人),其自幼聰穎過人,愛好醫學,8歲隨祖父學醫,擅長正骨療傷之術對骨傷各種疾患的診斷,複位,固定,練功以及內外用藥有獨到之處,治癒數以萬計骨傷沉痾疾患,被老百姓尊稱「李法師」「法七阿公」他治病救人的故事至今廣為流傳,被人們神化,是百姓心中的神醫,是當時湘鄉三大名醫之一。由於其醫德高尚,技術精湛,倍受人們愛戴,求醫者絡繹不絕,紛至沓來,金藪骨科的名聲亦隨之鵲起,成為一塊金字招牌。

金藪骨科第四代嫡系傳人是李俊夫,李祖武,李祖志三人。李俊夫主任醫師,系「法七阿公」之子,自幼學醫習武,不僅得到了父親言傳身教,繼承了李家中醫骨科傳統,而且學習了現代骨科醫學技術,他研究的許多學術成果,現在到處推廣,如肱骨骨折手法複位和固定新方法,中草藥接骨散的應用等,是湘鄉市人民醫院骨科創始人,現年過九旬仍繼續治病。李祖武「法七阿公」之侄,自幼隨伯父學習骨科技術,後又在技術上得到堂兄李俊夫指導,熟讀李家傳統醫書,同時接受現代醫學,尤其精於傳統手法複位和方葯使用,青少年時代行醫足跡就遍及周邊幾縣,行醫50多年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高超的技術治癒了無法數骨傷疾患,他醫德高尚許多困難患者都得到過他無私的幫助,大眾衛生報多次刊登了他的優秀事迹。他創建的湘鄉金藪骨科醫院曉有名氣,在周邊極具影響,深得人們認可。現任湘鄉市紅十字金藪骨科醫院(金藪骨科醫院)院長。李祖志是李祖武之弟,在韶關743礦職工醫院工作,從醫40年,許多難雜症,在他手上迎刃而解,是當地名醫。

同時,民間流傳的「贊土地」術,是流傳至今的一種鬧新春的形式,更是深入人心。每年大年初一至正月十五(元宵節)稱新春。這時贊土地者(又叫游春),趁此佳節湊個熱鬧,弄點錢財。其實「贊土地」是一門學問,也是一種藝術。需要博學多才,不僅要懂民間文化,熟知天文、地理等,而且只有贊得好,才會既得人喜,又得人財.......是否有申請非物資化遺產資格,是否有最正宗的傳承藝人等,我們不得而知。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黃金桂是什麼茶?
春暖花開,閨蜜相聚,煮一壺濃情水果茶!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