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老百姓的銀行觀念要改變了

老百姓的銀行觀念要改變了

4月27日,中國人民銀行網站發布《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

該意見最大的亮點就是打破剛兌。

可能很多人還不了解打破剛兌的意思,就是打破剛性兌付,不保本,不保證收益,以後在銀行購買理財產品,慢慢地就不會有保本型理財產品了。該意見給出了一個過渡期,到2020年底。也就是說,理論上講,到2020年底以後,再也不會看到保本型理財產品了。但實際上,銀行為了規範業務,響應監管,已經開始逐漸減少保本型理財產品的投放,開始過渡到以凈值計算的理財產品上。

什麼是以凈值計算的理財產品呢?比如基金,就是以凈值計算的理財產品。不保本,不保證收益,不承諾收益,而是以該理財產品的逐日市場價格顯示其當下的價值,也就是其每日的凈值。

出台這樣的意見,主要目的是為了防範化解金融風險、避免資金脫實入虛,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和與世界接軌。

自古以來,銀行一直給老百姓的印象是信用可靠、童叟無欺、旱澇保收、保本保收益而著稱。存款到銀行至少保證本金不會損失,利息或多或少都會有。有的銀行就此推出了保本保收益的理財產品,深受老百姓的喜愛。但是,從該意見出台之日起,也就是從2018年4月27日起,以後老百姓的銀行觀念就要改變了,不要認為到銀行購買了某某理財產品就是保本保收益的了。此意見主要是打破銀行的理財產品保本保收益剛性兌付而出台的(當然還有其他的資管產品,這裡為了簡化,就這樣描述了)。以後再到銀行購買理財產品,要擦亮一雙慧眼,好好看看理財合同才對。

隨著金融領域對外資的深入開放,不但理財產品會打破剛性兌付,就連存款到銀行也不一定保本了,也就是說,你到銀行存款,可能還需要給銀行保管費呢,什麼時間會發生這種情況呢?等有一天,銀行公布存款利率為負數的那一天就會發生。當然了,現在還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銀行還是你熟悉的那個銀行,但是其業務隨著外資銀行的進入正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未雨綢繆,老百姓的銀行觀念需要慢慢地改變了。

趕緊分享給自己的爸媽、親朋好友都知道知道吧,免得再到銀行理財吃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錢經 的精彩文章:

人生讀書三重境界
美國執意貿易戰原來是為了這個

TAG:錢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