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壓力襲向加密貨幣,比特幣何以「獨善其身」?
金看點5月1日訊據thestreet網站報道,比特幣和其他幾乎每一種加密貨幣的一個關鍵區別就是,比特幣可能不被SEC作為證券監管。
儘管比特幣受到的關注最多,但其他加密貨幣的大量引入也引發了全球投資者的興趣——尤其是許多加密貨幣的升值速度似乎要比比特幣快得多。
這導致一些人將比特幣視為類似於黃金的「保值儲備」,因為它比其他加密貨幣更加穩定,能夠分配的貨幣數量也有限。大多數的估計假設認為,2140年左右將開採出最後一個「新」比特幣。
隨著比特幣的市場價格又開始上漲,人們對其他加密貨幣的興趣也在增加。但是當涉及以太幣(Ether)和瑞波幣(Ripple)等加密貨幣時,最近的情況表明,它們的價格可能很快就會受到比特幣投資者從未體驗過的壓力。
下面就來看看為什麼投資者在選擇進行這些替代幣投資之前,可能會再三考慮。
「不合規矩的證券」
瑞波幣和以太幣上周經歷了一次重大的打擊,因為前總統奧巴馬任命的金融監管官員加里·詹斯勒(Gary Gensler)談到了以太幣和瑞波幣的監管狀況。他在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表示,「強有力的證據表明,這兩種貨幣——特別是瑞波幣——是不合規的有價證券。」
這一同樣影響很多其他加密貨幣的主要問題是:代幣首先通過首次代幣發行(ICO)提供,這個術語用來描述區塊鏈技術或公司的眾籌。代幣在網路功能完全發揮之前就被出售的事實令問題進一步複雜化。
據詹斯勒說,這些籌款方式將所有此類代幣歸結為投資證券。而且憑藉他的背景,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監管者很有可能會聽取他所說的話。
頂級投資者也對瑞波幣(Ripple)的地位進行了權衡,其中包括加密貨幣投資者Tim Draper,他認為基於其收益被用於支持和開發代幣本身的事實,「幾乎所有的代幣都是貨幣」。這將使它們不在SEC等組織的監管範圍之內。
如果以太幣和瑞波幣被歸類為證券,那麼這兩種加密貨幣——市值分別為610億美元和320億美元的全球第二和第三大加密貨幣——將陷入極大的麻煩之中。這些貨幣及其交易所將受到更嚴格的審查,甚至可能導致美國散戶的相關交易被歸類為非法交易。
如果詹斯勒的聲明推動SEC將這些貨幣歸類為證券,那麼他們的發行者可能會在法庭上對這一決定表示反對,這可能需要9個月到5年之間。
不用說,這種標籤和監管方式的改變可能會導致價格的快速下跌,這對投資者來說是災難性的。
是什麼讓比特幣與眾不同?
儘管詹斯勒對以太幣和瑞波幣的評價很嚴厲,但他並沒有對比特幣提出同樣的譴責。區別在哪? 其中一些最重要的因素包括比特幣最初並非通過ICO獲得,而且是真正的去中心化貨幣。
與掛鉤於母公司的以太幣和瑞波幣不同,比特幣沒有真正的所有者——事實上,沒有人真正知道到底是誰首先創造了這種貨幣。也沒有一個集中的實體向新投資者發行比特幣——大多數人通過挖礦或接受支付來賺取比特幣。
事實上,以色列證券管理局(ISA)在3月份正式宣布比特幣不是證券,此事還登上了新聞頭條。
除了沒有中央實體,ISA的聲明還引用了比特幣的獨家用途,「作為支付、清算或交換的媒介……不限於特定的商業用途」,以及該幣 「不提供額外的權利」這一事實,以此作為理由,說明為什麼它不是一個證券。
換句話說,由於比特幣被設計用來在任何類型的平台上用於任何類型的購買,因此對政府來說,將其視為貨幣而不是證券就容易得多。缺乏專屬會員資格或激勵機制(這些在ICO期間應該經常提供的),則進一步鞏固了比特幣的這一地位。
加密貨幣將何去何從?
隨著納斯達克「全面」使用區塊鏈技術來支持交易,可以看出,以區塊鏈為基礎的加密貨幣將繼續存在。然而,正如以太幣和瑞波幣最近的這些發展所顯示,對加密貨幣的態度以及管理這些交易的法規仍然處於不斷變化的狀態。
精明的投資者最好在投資之前謹慎行事,做好調研,尤其是SEC插手當前市場上許多貨幣的可能性逐漸加大。新手投資者如果想尋找不確定性較小的選項,而不涉足ICO和代幣銷售,那麼最好堅守比特幣。
發文時比特幣價格:¥56,925


※世界終究還是他們的?當心加密貨幣被大玩家「中心化」
※索羅斯等大鱷關注加密貨幣 比特幣遲早重回歷史高位
TAG:金看點GoldIns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