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老照片:寧靜的小城,麗江納西族民居1998年

老照片:寧靜的小城,麗江納西族民居1998年

古城民居的庭院採用鵝卵石、五花石等為原料鋪裝,圖案根據庭院大小或房主喜好而定,內容涉及花烏魚蟲、八赴陰陽、民間傳說、神話故事等,手法古樸,布局嚴謹。佔地大、院落多的宅院,普遍由兩坊一照壁、花台、水池等構成。---【麗江,1998年。攝影資料:Jeff Susan】

在結構上,一般正房一坊較高,方向朝南,面對照壁,主要供老年人居住;東西廂房略低,由下輩居住;天井供生活之用,多用磚石鋪成,常以花草美化。如有臨街的房屋,居民將它作為鋪面。「城依水存,水隨城至」,是古城建築的一大特色。

麗江古城中大片保持明清建築特色的民居建築,多外為土木結構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馬轉角樓」式的瓦屋樓房,既講究結構布局,又追求雕繪裝飾,外拙內秀,玲瓏精巧,被中外建築專家譽為「民居博物館」。三坊一照壁是麗江納西民居中最基本、最常見的民居形式。

麗江納西民居建築一般是高約7.5米的兩層木結構樓房,也有少數三層樓房,為穿斗式構架、壘士壞牆、瓦屋頂,設有外廊(即度子)。根據構架形式及外廊的不同,可分為平房、明樓、雨 步廈、騎度樓、蠻樓、悶樓、雨面廈等七大類。麗江民居非常注重房屋的裝飾,其重點是門樓、照壁、外廊、天井、梁彷等。

清雍正二年(1724年),第一任麗江流官知府楊鉍到任後,在古城東北面的金虹山下新建流官知府衙門、兵營、教授署、訓導署等,並環繞這些官府建築群修築城牆。2002年12月26日,國務院正式批准麗江撤地設市,麗江古城的行政區劃歸麗江市古城區。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茶罕章管民官改為麗江路軍民總管府。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木得在獅子山麓興建「麗江軍民府衙署」。曾遍游雲南的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在《滇游日記》中描述當時麗江城「民房群落,瓦屋櫛比」,明末古城居民達千餘戶,城鎮營建已頗具規模。

古城始建於宋末元初,由麗江木氏先祖將統治中心由白沙古鎮遷至現獅子山 ,開始營造房屋城池,稱「大葉場」 。古城名稱來源據說是因為麗江世襲統治者姓木,築城勢必如木字加框而成「困」字之故。麗江古城的納西名稱叫「鞏本知」,「鞏本」為倉廩,「知」即集市,麗江古城曾是倉廩集散之地。

麗江古城位於雲南省麗江市古城區,又名大研鎮,坐落在麗江壩中部,始建於宋末元初(公元13世紀後期),地處雲貴高原,面積為7.279平方公里。麗江古城內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以紅色角礫岩鋪就,有四方街、木府、五鳳樓等景點。麗江古城體現了中國古代城市建設的成就,具有鮮明的特色和風格。

麗江古城中大片保持明清建築特色的民居建築,多外為土木結構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馬轉角樓」式的瓦屋樓房,既講究結構布局,又追求雕繪裝飾,外拙內秀,玲瓏精巧,被中外建築專家譽為「民居博物館」。三坊一照壁是麗江納西民居中最基本、最常見的民居形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舒展眉頭望著天 的精彩文章:

北京30日將騰退又一家商城,裡面全是美女堪稱「北京最養眼」商城
韓國女星假期出遊曬照,網友:這幾張照片拍的也太漂亮了

TAG:舒展眉頭望著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