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毛主席在雙峰對峙險要處,設立井岡山第一哨口,抵禦兩省來犯之敵!

毛主席在雙峰對峙險要處,設立井岡山第一哨口,抵禦兩省來犯之敵!

春哥聊戰史

【春哥註:一部戰爭史,跌宕起伏,充滿了許多傳奇人物和故事,也充滿了戰爭的大場面,大格局,在諸多名帥猛將的指揮下,歷史顯得雄渾激昂,而面對戰爭中犧牲的千萬靈魂,又會感到無助和絕望,戰爭意味著傷害和死亡。今天起,春哥這裡回顧歷史中比較著名的戰事和人物,條分縷析,還原當時的現場,留下一些紀念的筆觸。】

毛主席發動秋收起義之後,帶領革命軍輾轉多地,一開始準備圍攻長沙,但因為其餘各路均失敗,畢竟長沙城是國民黨在湖南的省會重鎮,嚴加防範,不是那麼好對付的,原本也有城內暴動呼應,但因為信息傳遞等多方面原因,沒有成功。毛主席審時度勢,決定將部隊帶往湘贛交界處井岡山,和山上的袁文才、王佐他們合兵一處,袁文才本身就是黨員,王佐後來也發展為黨員,毛主席上山之後,對部隊進行了正規化改造,戰鬥力大大增強,為後面的朱毛紅軍會師以及更為長遠的革命鬥爭積蓄了力量。

毛主席上山之前,井岡山的革命活動還比較局限,在布局上也比較鬆散,主要是原始的山寨形式,就是毛主席經常說的綠林好漢的狀態。毛主席說這話並不是看不起袁文才他們,而是說中國革命需要包容一切積極推翻舊勢力的力量,與此同時,也要用現代軍事理念改造和經營好井岡山。

毛主席基於現代軍事思想設立前沿哨口,在井岡山有五處重要的哨口,俗稱五大哨口,就是最前沿的警戒。這裡先介紹第一個雙馬石哨口。

雙馬石位於茨坪西南,海拔一千二百多米。這裡峰巒峙立,山坡陡峭,斷崖裸露,難以攀登。唯一的一條小道,一旁是谷深壑幽,一邊是巨峰連雲,地勢極為險峻。兩峰夾峙中間形成一個只有十多米寬的狹窄隘口。解放後,由於這裡成了紅色景區就建有一座遊人休息亭,原來是絕對沒有這麼醒目的地標的,越隱蔽越好。穿過隘口,沿著一條「道在深谷半山旋」的崎嶇小路往下走。一抬頭,雲霧中有兩塊相疊的大石頭,黑黝黝地活象兩個馬頭。「雙馬石」之名即由此而來。

這裡有一條蜿蜒的山路,是舊時東通遂川、西通靈縣的要道,也是毛主席開闢井岡山根據地時首次來茨坪的第一條「紅軍路」。從雙馬石沿著這條路南行不遠,就是有名的荊竹山。

1927年10月24日,毛主席率領在湘贛邊界進行游擊活動的工農革命軍來到荊竹山,會見了王佐派來歡迎的代表。毛主席向部隊宣布了紀律,教育幹部戰士們要和當地農民武裝搞好關係,不拿群眾的東西,哪怕是一個紅薯、一隻雞蛋都不能亂拿,這就是至今還響徹軍營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雛形,源頭就在這裡,當時要搞好和根據地群眾的關係,主要是細節,加上當時的士兵文化素養普遍不高,大道理也聽不懂,就用最直接的方言來說細節,不拿紅薯了,不拆門板啦,大家一聽就懂了。

當天下午,毛主席率領部隊翻過雙馬石,來到大井。當地群眾和王佐部隊聽說「毛司令」的隊伍來了,奔走相告,扶老攜幼地在路旁歡迎工農革命軍上山。王佐也親自到大井迎接毛司令。

當時有首歌謠唱道:

紅軍上了井岡山,

革命有了立腳點,

地是根,

槍是膽,

有地有槍換新天。

1928年5月,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井岡山會師後,紅軍在雙馬石修建了哨口工事,設了三道防線。第一道是竹籬笆做成的路障(竹籬之前還有一、二里長的竹釘陣);第二道和第三道是用木頭和泥土壘成的哨卡和戰壕。

雙馬石壕溝遺址

在那艱苦鬥爭的歲月里,井岡山的地方武裝和工農紅軍在這裡放哨站崗,警惕地注視著靈縣、遂川方面的敵情,抵禦兩省之敵;而靈縣、遂川兩縣的赤衛隊、暴動隊也經常派人衝破敵人的重重封鎖,從雙馬石上山遞送情報,運送軍糧、食鹽和彈藥。

現在再面對這些簡陋的壕溝和艱苦的哨口環境,我們怎能不感嘆毛主席他們這一代見過領袖們在千難萬險的環境里,發憤圖強,始終堅持信念,才有最終的勝利。如果當時稍有鬆懈或者退縮,歷史就會全然改變,所以現在要加倍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成果。

原創碼字不易,若覺得有收穫,轉發給更多人了解歷史!打賞自由,都是鼓勵,謝謝您!!若您對這段歷史有所了解,歡迎留言交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春哥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宋太宗親詔傳信義,楊令公為城中百姓安危,忠義辭北漢歸順大宋!
希特勒調虎離山走一招險棋,重兵繞開馬奇諾防線,合圍盟軍於腹地

TAG:春哥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