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貧富差距的歷史觀點

貧富差距的歷史觀點

就像ThomasPiketty在他的《21世紀資本論》(」Capital in theTwenty-First Century」)里所講的,貧富差距是近幾十年全世界面臨的嚴重問題,當下的中國也不例外。

Adam Smith一般都被看成為經濟學的鼻祖,他的《國富論》(「The Wealth of Nations」)也被看成最早的經濟學經典。今天他的許多論點經常被經濟學家和政治家用來支持自由的市場經濟,特別是引用他對市場的「無形的手」(「Invisible hand」)的描敘,但讀他的原文可以感覺得到,他最在乎的還是提高每個人的生活水平,他並不是支持極端的市場經濟制度的,他更多是覺得市場經濟制度是改善經濟的有效手段。

馬克思根據他所處在的資本主義發展的早期寫了他的名著《資本論》(「Capital. Critique of Political Economy」),這本書里強調了經濟特別是生產方式的重要性以及帶來的極端的貧富差距。

108年前的英國在1910/4/29經過了整整一年的激烈鬥爭之後通過了「人民的預算」(People』s Budget),這個預算的主推人是當時的財政部長及將來的首相DavidLlyod George跟著名的WinstonChurchill。這個預算的主要目的就是通過個人所得稅和土地稅來為窮人提供生活保障,也可以被看成是解決馬克思提出的很多早期資本主義帶來的社會問題。

今天特別是在美國和中國,國家通過向富人收稅來幫助窮人似乎變成了難以齒口的話題,社會進化論的滲透似乎無處不在。即使在改革開放才三十幾年的中國,很多人都把極端的市場經濟規則(laissez-faire capitalism)看成了天經地義,很多人都覺得窮人應該自己努力而不是靠國家來幫助。

社會達爾文主義是指一種思想,這種思想認為達爾文主義,特別是它的核心概念--生存競爭所造成的自然淘汰,在人類社會中也是一種合理的現象,認為它在人類的進化、發展上起著重要的作用,這種思想常被利用來強調人種差別和階級存在的合理性以及戰爭不可避免等。

但「進化論」就是對的嗎?

「進化論」跟「平等」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對立的,進化意味著優勝劣汰,而優勝劣汰就意味著比較和被淘汰,如果都平等,那應該無需比較,更不會有淘汰一說。在人類早期生存是第一需求,人類解決基本生存後如何更好的生活是第一目標,而人類的物質生活到一定繁榮期,接下來是改變意識生態的新時期。在科技空前強大足以滿足人類基本物質需求時,財富需要重新分配,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平等。

所以,人們應該跳出現有思想和制度的框框來思考,人類今天擁有的技術和資源足夠讓全世界每一個人都過上小康生活,有幸能見證和生活在這個時代的我們應該擁有這樣的憐憫之心來實現這個基礎目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先驗空間 的精彩文章:

TAG:先驗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