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姜澤 插畫的邊界

姜澤 插畫的邊界

「畫畫、做東西對我來說是一種思考的方式,不同材料不同方式的表達都可以通向不同的結果,所以我一直很享受這個過程。但是確切的說,尤其最近幾年,得到的問題遠比答案要多。」

——姜澤

·個人經歷

2006年-2010年 就讀中央美術學院附中

2010年-2014年 就讀中央美術學院

2013年 公派到美國紐約Alfred大學交換

2015年-2017年 就讀歐洲高等圖像學院(法) 碩士

常常會萌生一個疑問,如果要去界定插畫,插畫的邊界在哪裡?融匯故事、表現方式、材質、載體、氣氛等等,插畫更像是一個集合體,多種藝術形式的一種碰撞,今天介紹的插畫藝術家,她的作品有著濃厚的東方韻味與傳統哲學,一起來聽她聊聊關於插畫的思考過程。

從高中開始,我的專業一直是屬於造型藝術,也就是純藝術。嚴格的說,我的第一幅畫(逍遙遊-搜神)開始於大三那年,當時是在紐約做交換生,實際上是去做陶瓷雕塑的,不過他們那兒給學生提供了很大的成卷的草稿紙,也比較閑,有時間,有筆,有紙,就在業餘時間畫了那張畫,總體屬於一個無意識的過程,大概屬於小時候看山海經插圖本和大一大二去敦煌、山西看佛教藝術的一個投射。其實直到今天我也不管它叫插畫,可能我腦海概念里更多的是一張「圖」。

·陶瓷、雕塑與裝置

插畫到底要怎麼定義呢?它的邊界又在哪裡呢?或者說,它是不是真的有個可以定義的清晰邊界?

歷史上的第一幅插畫在哪裡呢?如果從這個問題著手,插畫的邊界就變得非常模糊,因為它不是按照材料來定義的(油畫,版畫,壁畫等),如果我們從法語詞義上看,可能反而定義會清楚一些:Illustration(插畫)-Illustrer(闡明)。

如果帶有說明闡述性質的圖就可以說有插畫屬性的話,那麼米開朗琪羅的西斯廷禮拜堂的壁畫可不可以也理解成聖經的插畫呢?古代寺廟和教堂的壁畫都承載著一定的說明功能,到今天大家更多站在造型藝術和藝術史的角度去看待它們,但回到它們最初的功能性里,可不可以說它們有插畫性呢?

前陣子和一位老師聊天,他說了一句我印象特別深刻的話,他說插畫有許多個入口,又有許多個出口。這句話對我還是挺重要的,回答了一個我很模糊的問題。

插畫似乎沒什麼生殖隔離,和大美術領域裡的所有材料都可以結合,丟勒的版畫也可以是插畫,何多苓的油畫也可以是插畫。20世紀50年代以來,和現代傳媒相伴,插畫又多了一些豐富的表達手段和表現方式,未來隨著科技的發展,應該還會有更多元的表現形式出現,應當說是一個無界——有界——無界的過程。這大概就是插畫吸引我的地方。

畫畫對於我,是一個思考的過程,不同材料不同方式的表達都可以通向不同的結果。邊界更是一個常常會碰觸到的問題,東方和西方的邊界,宗教和神話的邊界。問題多於答案,過程重於結果。

End|

插畫國際將繼續為您帶來更多優質內容

- See U-

?


·原創品牌,謝絕轉載·

公眾號內容版權歸插畫國際創作團隊所有

任何組織/機構及個人不得擅自轉載或二次修改

轉載或合作請聯繫我們

·插畫國際·

·國內外頂尖藝術大學聯合出品·

清華大學/北京服裝學院/英國皇家藝術學院/劍橋藝術學院/倫敦藝術大學/英國布萊頓大學/美國芝加哥藝術學院/紐約帕森斯設計學院/紐約視覺藝術學院/法國埃米爾柯爾美術學院/義大利博洛尼亞美術學院插圖出版專業/人民文學出版社/曹文軒兒童文學藝術中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插畫國際 的精彩文章:

辭職畫畫,週遊世界

TAG:插畫國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