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三國機密:夷陵之戰前,蜀漢內部有那麼多反對意見,為何劉備還要一意孤行攻打東吳?

三國機密:夷陵之戰前,蜀漢內部有那麼多反對意見,為何劉備還要一意孤行攻打東吳?

(全文1500字,閱讀約需4分鐘)

劉備決定攻打東吳的時候,內部不是沒有反對意見,當時趙雲就勸諫道:「現在國家的敵人是曹操,不是孫權。如今曹丕篡漢奪權,實在是全國人民都痛恨的對象。所以陛下您應該進軍關中,在渭河上流屯兵待發,那麼關東義士都會來迎接王師;但是如果我們不去打魏國而去打吳國,一旦開始打仗,就不是那麼容易終止的了,希望陛下你仔細考慮啊!」

連身為武將的趙雲都這樣勸解劉備,可見當時在西蜀國內反對的意見有多大。但是劉備依然下定決心東征,除了一些政治因素之外,恐怕還是念及兄弟之間情義。當時,曹丕曾經諮詢過自己的手下,問劉備會不會為關羽報仇攻打吳國呢?大多數人都覺得,蜀漢說穿了還只是個小國,名將也就是關羽而已,現在關羽死了,軍隊也敗了,國內不安,怕是沒有能力出兵了。「

但是劉曄就說,事情不能這麼看:「正因為蜀國弱小,所以劉備必須出兵,以便展示自己其實很強,還有餘力,藉以威懾反對勢力,打消外部敵人的覬覦。」有時候,就是需要通過這種方式來表達一種信息:我們很強哦,不要隨便來碰我們哦!!劉備一定要出兵,其實也有這方面考慮——如果他不出兵,就有可能面對敵人「趁你病,要你命」的險惡局面;但是一出兵,大家一看,喝,原來蜀國還這麼厲害,我還是別打主意了。

而且,劉曄接下來就分析了劉備的個人的感情方面因素,他說:「關羽和劉備啊,名義上君臣,但是恩情上好比父子。如果關羽死了,而劉備無動於衷,他們交往就是有始無終的。」言外之意呢,就是說劉備不是那種忘恩負義的人啊,他一定會為關羽報仇的。

羅貫中老師的《三國演義》,在這個方面描寫得更符合人之常情:忽報張飛到來,先主急召入。飛至演武廳拜伏於地,抱先主足而哭。先主亦哭。飛曰:「陛下今日為君,早忘了桃園之誓!二兄之仇,如何不報?」先主曰:「多官諫阻,未敢輕舉。」飛曰:「他人豈知昔日之盟?若陛下不去,臣舍此軀與二兄報仇!若不能報時,臣寧死不見陛下也!」先主曰:「朕與卿同往:卿提本部兵自閬州而出,朕統精兵會於江州,共伐東吳,以雪此恨!

他人豈知昔日之盟?這一句話的確很有殺傷力。百官勸阻,都是處於國家的角度來考慮,都不是當事人,自然難以明白當年三個熱血青年共同結義,要共同做出一番大事,生死與共的情義。而劉備出兵報仇,雖然在戰略上值得商榷,但是作為一個有情有義的大哥,在兄弟這方面是無可挑剔的。所以後人雖然不一定贊同劉備的戰略,但是對他的情義,對桃園三兄弟的生死與共的結盟推崇備至。

據說,劉備出兵之前,專門去了一趟成都附近的青城山,見了一位巨能忽悠的仙人,仙人名叫李意。劉備問,這次我去長江三峽旅遊順利不順利啊?結果這仙人什麼也不說,只是畫了一套四格漫畫給他看,其中有一幅就是「一個大人仰卧於地上,傍邊一人掘土埋之,上寫一大『白』字「。今天我們已經知道,這個「白」字,就是後來以永安託孤聞名的白帝城。說起白帝城名字的由來,其實還有自己的傳說。

白帝城原名子陽城,為西漢末年割據蜀地的公孫述所建。當時公孫述有稱帝王之心,於公元25年正式稱帝,自號「白帝」,並改子陽城為「白帝城」,改城池所在的這座山為「白帝山」。公元37年,東漢開國皇帝漢光武帝劉秀髮兵攻蜀,公孫述敗亡。到了明代,公孫述的塑像被毀棄,廟內代之以劉備、諸葛亮、關羽和張飛的貼金塑像。從此,就形成了「白帝城內無白帝,白帝廟祭劉先帝「的局面,不過這都已經是後話了。

(參考資料:《三國志》)

三國機密:顛覆想像的張飛,完全不是你印象中的絡腮大叔,而是一個儒雅的文化人

三國機密:讓人疑惑叢生的夷陵之戰,東吳明明最怕劉備水路並進,為何他偏不這麼做?

三國機密:讓人疑竇叢生的三國三大戰役的最後一場,夷陵之戰爆發為什麼拖延了那麼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透視眼 的精彩文章:

這座城存在了50多年,三國時是曹魏抵抗東吳的最前線,是東吳死亡無數也未攻下的名城
三國機密:此人是曹操最頂尖的謀士,眾多三國聰明人中只有他一開始就看穿袁紹必敗

TAG:文史透視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