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修正法師:《和尚是得道高僧之尊稱》

修正法師:《和尚是得道高僧之尊稱》

道友問我說「和尚」,是佛教僧人專有的稱謂,流傳已久原本的意義已不復見,甚至有人說居士也能稱和尚,理由是「和尚」是指依六和敬過正覺清凈生活的團體,所以居士也能稱和尚,我說這是斷章取義的解讀,是不識二諦的混話,是不足取信的謬說,希廣大佛弟子能善於辯別這種是似而非的偽命題。

和尚一詞,按佛門傳統清規戒律來說唯有僧團的修學領袖才能稱「和尚」,其他的僧人,只能稱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或法師、禪師、律師,一個叢林寺院上百人或上千人,唯有方丈才能稱大和尚,並非所有出家人都可稱為和尚。只是流傳時間久了,逐漸的所有的出家眾,都被社會上人稱為某某和尚,但出家團體內部還是遵循傳統規矩,只稱方丈(或住持)為和尚,對其他的比丘們則稱某某師,或某某法師,這是所有佛門弟子都熟悉的規矩,皈依三天都會了解的內容,現在卻變成高難度的語彙,只限於佛門內部,社會人士還是依然不解其意,還在以訛傳訛的誤讀其義,令人無語。

和尚,梵本正名為鄔波遮迦,傳至於闐翻為和尚,傳來漢地,鳩摩羅什大師翻譯為力生。《舍利弗問經》說:夫出家者,舍其父母生死之家,入法門中受微妙法,蓋師之力,生長法身,養智慧命,功莫大焉。是指能令弟子出生法身慧命的尊師,又有解為能令聲聞弟子發菩提心,求取無上菩提大果,稱之為力生,也就是和尚。

和尚,又翻為近誦,以弟子年少常不離師,常逐常近,受經而誦。其義為弟子受業於師,經常親近隨師受經誦經,仗師之力而生法身智慧功德。以古印度稱師長為鄔波遮耶,省音為烏社,和尚等,意為親教師,博士等,又有受業與依止二義,皆能使學人出生法身功德,能發菩提心求成佛道,所以尊稱為和尚。這是依據南宋法雲大師所著《翻譯名義集》當中對「和尚」一詞所作的解讀。

由此可知,從佛教傳統的清規戒律上而言,是指叢林大寺的領導人方丈大師為和尚,其他人不可妄稱。從法義本身而言,是指能令眾生髮菩提心,成就法身智慧功德的師長為和尚。並非自已的老師就可以稱為和尚,和尚也不等同於老師。以老師一詞通於世間與出世間,和尚一詞卻專指佛門能引導眾生出生法身功德,能引導聲聞發菩提心的高僧大德為和尚。就俗諦而言唯高僧大德能稱和尚,就勝義而言初地以上之菩薩無論僧俗都可稱為和尚,佛教講二諦圓融,不離俗諦說第一義諦,不可用勝義破世俗諦,所以唯有高僧大德才可以尊稱為和尚。世間之慧業文人作文字遊戲,稱某些著名的佛教居士為和尚,就是取勝義諦而言,不可取為定論,否則就是以勝義破世俗諦,離世俗諦說第一義諦,成為二諦倶失之附佛外道,摧毀了「以戒為師,正法久住」的佛教之根本精神。

又有人解讀「僧伽」的本義,就是依六和敬修學的團體,所以居士可以稱僧寶,由此而引申出居士也可稱和尚的說法。這是不了解戒律,不明白教理的胡亂解說,誤導好心學佛之男女,擾亂我佛之清凈法流,實在可惡之極!

僧伽,受比丘戒法者方入僧寶數,沙彌都不得稱僧寶,是指四個比丘依六和敬清凈共住的團體,稱之為僧伽,漢譯為和合眾,後世稱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等個人為僧,已經是脫離本義之引申詞,流傳已久既成約定俗成之稱謂,也已無傷大雅,若解讀為居士依六和敬共住也可稱僧,或是稱為僧寶,就大錯特錯了。

從世俗諦上而言,唯有四個以上之比丘共住,可稱為僧,勝義上而言,小乘法中得法眼凈,或初果之聖人可以稱為勝義僧,這是從法義上來解讀,在現實社會上從佛世到現在,也沒有現居士相之聖人稱之為僧寶的,都是依世俗諦而說第一義,都是以戒律為根本依持,所以凡是說居士可稱為僧,可稱為僧寶,都是不識二諦之附佛外道的謬論,學過三皈依的佛弟子,都能明辯之法義。

和尚,僧寶,都是極其尊貴的稱謂,古德常說僧寶是萬代轉輪聖王子,是世間轉聖王,出世間大覺佛陀之聖胤,比世間所謂的「皇族血脈」高貴百千萬億倍,是六道眾生脫離生死苦海的唯一依靠,是無明長夜之大光明幢,是引導眾生出生法身智慧,引導聲聞人發菩提心的如來功臣。無知之人卻以世間之老師,世間上與世無諍之達者,等同視之,是為顛倒之甚,願佛門弟子皆能明辯此義,不為異說所誤步入歧途,成為我佛之真凈佛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法華學苑 的精彩文章:

修正法師;《胡亂說法就是欺佛謗祖》

TAG:法華學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