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劃重點!讀懂這篇文章,你就把握住了數字經濟的核心趨勢!

劃重點!讀懂這篇文章,你就把握住了數字經濟的核心趨勢!

互聯網時代,建立在數據基礎上的數字經濟,賦能傳統產業,推動經濟向高質量發展。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加快建設製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位造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以大數據、人工智慧業態等為代表的數字經濟,已經成為推動實體經濟轉型創新的新引擎。那麼,數字經濟的發展特徵有哪些?它對傳統經濟轉型升級和實體經濟融合創新的價值又如何體現?帶著相關問題,記者採訪了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教授駱品亮。

中國社會科學網:數字經濟是一種怎樣的經濟形態?

駱品亮:目前關於數字經濟尚未形成一致的學術定義,對數字經濟、信息經濟、互聯網經濟的區分尚不夠清晰,因而對數字經濟規模的測度標準也不統一。我們可以從要素投入角度來理解數字經濟的內涵,即數字經濟是在數字技術條件下,主要以數據要素(包括結構化與非結構化數據)驅動的社會經濟活動的總和。

近幾年來,數字經濟在若干領域發展較突出:一是新零售及移動支付;二是知識付費等平台經濟;三是共享出行(共享單車與共享汽車)、共享醫院、共享住宿等共享經濟領域;四是自動駕駛、智能製造、智能金融等AI應用領域;五是互聯網汽車、智能交通、智能家居等物聯網領域。

數字經濟發展特徵

中國社會科學網:近年來其發展趨勢和特點有哪些?

駱品亮:在我看來,數字經濟最突出的特點有三個:首先,平台商業模式是數字經濟的主流商業模式。傳統經濟以「差價」(比如存貸利差、批零差價)為主要盈利方式,互聯網經濟以「增值服務」(比如耗材、配件、衍生服務)為主要盈利方式,而平台經濟以「通道費」(比如交易傭金、增值服務費)為主要盈利方式。平台商業模式是一種去中心化的分散化交易或匹配,平台企業通過撮合交易滿足長尾需求,實現傳統經濟難以企及的普惠性。其次,數字經濟系統中的競爭模式更多地體現為「生態與標準」的競爭。從平台經濟學的角度看,交叉網路效應和價格非中性是平台的兩個基本特徵,這兩個特徵對平台的競爭策略選擇具有重要的意義。傳統地,單邊企業通常靠價廉物美來提高競爭力,而平台企業靠多邊生態化及雙邊定價策略來引發交叉網路效應。第三個是數字經濟的運營模式呈現「輕資產化」,其主要表現為資源共享化、產品定製化、運營數據化、組織網路化、渠道多元化,特別是線上與線下融合使得線上與線下渠道由衝突走向協同。

助推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中國社會科學網:高新技術對助推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怎樣體現?

駱品亮: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高新技術在自身發展形成新業態或新模式的同時,更多地是通過對傳統產業的改造來推動經濟轉型發展。概括而言,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高新技術主要通過「價值鏈重構」來助推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具體來說,其作用路徑主要有三條:一是重構企業內部價值鏈。比如,通過應用互聯網技術來改造企業內部業務流程,或者通過設備智能化打破業務部門的時空限制,形成智能工廠;再如,通過企業內部各種資源(數據資源)共享平台來提高資源配置效率。二是整合產業內部價值鏈。在互聯網時代,產業價值鏈的形態與結構發生了深刻變化,產業鏈在變長變扁的同時,產業鏈的各個活動環節也呈現了一些顯著的變化特徵。在高技術的幫助下,傳統產業中的企業可以運用大數據分析對用戶進行精準畫像,進而整合產業鏈資源來匹配用戶的需求,形成C2B定製。三是跨界融合打造價值網路。在互聯網條件下,跨界融合成為產業合作的新常態。互聯網金融、在線教育、移動醫療、網約車、新零售等等,都是在新技術推動下產業融合後形成的新業態或新模式。互聯網企業通過大數據或人工智慧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或者傳統產業主動擁抱互聯網,實現傳統產業在價值鏈相對位置的攀升(即產業內升級,比如由OEM到ODM再到OBM)或整體切換到附加值更高的產業鏈上(即產業間升級)。

加快高新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中國社會科學網:在您看來,如何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駱品亮:目前,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的融合發展尚存在一些亟待突破的瓶頸,比如數據共享程度較低、數據安全及其合理開發使用、政府監管面臨的新挑戰,等等。面對這些問題,我們需要營造一個促進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生態環境,政府除了進行產業規劃、組織對共性和關鍵性前沿技術進行突破創新外,還需要對產業技術標準進行指導和對產業運營模式進行規制。比如,對網約車與外賣平台的監管、對醫療體檢數據共享的推動與規制、對共享單車投放數量的限制及電子圍欄技術的推廣,等等。而企業除了「由虛轉實」外,更需要具有互聯網思維、平台分享思想、產業分工協作的經營理念。

我覺得有必要強調的是,第一,互聯網思維並不是說一定要連上互聯網或「在線上」,而是要有「硬體+軟體」或「基礎+增值」的業務體系。因此,凡是不靠基礎產品賺錢,而是靠衍生品或增值服務賺錢的企業,都可以說是具有互聯網思維。第二,平台化並不是說你一定要成為平台主,你也可主動融入到別的企業所構建的平台生態圈中,成為其中的供應商,或者,至少你可以將你的用戶開放給具備提供其他增值服務的供應商。

對於企業來說,要培養三種意識:首先要有用戶思維,洞察用戶痛點,滿足用戶的多樣化需求;其次,要形成「基礎+增值」的業務體系,以增值業務來持續盈利;最後,通過產品智能化打造以產品為依託的應用服務平台,形成由「製造」向「製造+服務」再向「製造+服務+應用服務」的平台化轉型的路徑。

原標題:實現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專訪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教授駱品亮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責任編輯:張卓晶排版編輯:張卓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亞洲進入博鰲時間 5大看點不容錯過
構建新型智庫,西方這麼做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