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身體虛,該怎麼補?

身體虛,該怎麼補?

補藥的藥性、藥效、劑量因人而異,可不可服?什麼時候服?該服多久?各有其獨特的考量;以為補藥是有病治病,無病可強身?嘿,你錯了!補出問題的大有人在。

中國人愛進補,但對補藥的了解卻不多。一般人講到補藥,只知道有人蔘、不然就是黃?、當歸、四物等。其實,補藥內容很多,包括補氣葯、補血藥、補陰葯、補陽葯等。此外,這幾種補藥還可再細分五臟(即肝、心、脾、肺、腎)不同的補法。這樣算來,補藥的配伍方式可有好幾十種之多,這也正是為什麼中醫補劑多得如過江之鯽,而且千變萬化;故可針對不同的體質,不同的虛損程度來做治療。

虛證體質,還分陰陽氣血;證型夾雜,先鑒別補了才有效。

補藥雖用於虛證,但是虛證體質還分陰、陽、氣、血;需清楚診斷,治療才能獲得療效。

簡單的將虛證的體質介紹如下:

氣虛:

身體製造能量不足的狀態,其表現有頭暈、容易疲勞、四肢無力、講話沒有力氣,甚或懶得說話,常上氣不接下氣,尤其是爬樓梯時更為明顯。此時在藥物的選擇上,可使用黃?、大部分的參類、白朮、山藥、甘草、紅棗、蜂蜜等,方劑上可選用如四君子湯,補中益氣湯等。

陽虛:

氣虛若不治療,可進一步導致陽虛,是身體能量更加不足的狀態;故其表現除了以上氣虛的癥狀外,還加上明顯的怕冷,或身體其他局部的病灶有寒冷的現象。藥物或食物可選用肉桂、附子、鹿茸、鹿角膠、海馬、海狗腎、巴戟天、山茱萸、淫羊藿、杜仲、胡桃仁、姜、羊肉、酒等,方劑可選用八味地黃丸、石歸丸等。

血虛:

包括血液質量的不足,故可以是血紅素下降,或紅血球的攜氧能力下降,甚或有效血循環量的不足,故其表現常為面色萎黃,嘴唇指甲淡白、頭暈、月經量少、四肢發麻等。藥物可選用當歸、熟地、阿膠、雞血藤、何首烏、枸杞子、龍眼肉、桑椹等,方劑可選用四物湯、當歸補血湯等。

陰虛:

身體處於一種耗能、分解代謝的狀況,故其臨床表現為身體日漸消瘦、皮膚乾燥、手足心發熱出汗、或睡覺時大量出汗、咽干舌燥、大便秘結,或顴骨部泛紅。藥物或食物可選用百合、沙參、天冬、麥冬、白木耳、烏梅、甘蔗汁、楊桃、梨子、黑芝麻、六味地黃丸、左歸丸等。

以上只是簡單地介紹虛證的辨證分型。事實上,很多型常混合存在,如氣血兩虛,就可用八珍湯;氣血兩虛再加上陽虛;可服用十全大補湯等。補藥若再細分,還可以依五臟(肝、心、脾、肺、腎)不同而有專門的用藥,此即中藥所謂的「歸經」問題。什麼是「歸經」:歸經是指藥物對機體某些臟腑、經絡的不同部位病變,有特殊的選擇性作用,它與西醫藥理學所謂藥物吸收後,分布在組織器官內的濃度,以及藥物與器官的親和性等理論是相仿的;如同樣是虛證,補脾氣的藥物未必都能補心氣。而在食療方面,則有「吃什麼、補什麼」的說法,如吃肝補肝、吃腰子補腎、吃豬心補心等等。

補藥雖好,非人人可服;肝火旺,先祛邪而非進補。

那麼怎樣的人才可服用?答案是虛證體質。中醫治病非常強調「虛」、「實」,病人和讀者也許覺得困惑:這「虛」和「實」到底應該如何界定?簡單的說,「虛證」指的是病人本身抵抗力降低,臟腑功能衰退,特別是細胞免疫功能低下,神經內分泌調節系統的功能紊亂;如容易感冒、腹瀉、卵巢功能不良造成的月經失調、不孕症等。而「實證」則指病人本身的臟腑功能太過亢奮,或是病邪太過急驟慓悍的狀態,此時,身體尚有相當程度的抗病能力,而且代謝通常會增強,如肝火旺的病人表現出煩躁失眠、面赤頭痛易怒、口乾口苦口臭、大便秘結、小便腥臭黃赤等,又如小兒得急性扁桃腺炎,常突發高燒,咽喉疼痛甚至化膿等,這些都是中醫所謂的「實證」。中醫診病為什麼要分「虛」「實」呢?這跟用藥很有關係。若是虛證,就該給補藥,若是實證,就該祛邪,誤服補藥反而會加重病情。但是臨床上也常見「虛實夾雜」的情況,這時補藥該先用?後用?用多少?配伍別種藥物?這都需要靠醫師鑒別診斷,切勿自行服用。

補藥也是葯,最忌濫服:煎煮需講究,煎幹了加水再煎無濟於事。

補藥的劑量因人而異,而且該服多久?在什麼時間服用?都有其特殊性,應該遵照中醫師的指示服用,切莫以為補藥是「有病治病,無病強身」,而過量或大量的服用,這樣會吃出問題的。

試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如人蔘的功效很多,可治療脾氣虛的腹瀉,中氣下陷的內臟脫垂、子宮下垂,肺氣虛的咳嗽、氣喘,也可治療糖尿病、神經衰弱、貧血,甚至可用於急症休克等。但如果長期大量服用,可導致失眠、抑鬱、煩躁、頭痛、心悸、血壓升高、性機能減退等,合稱「濫用人蔘綜合症」。所以服用中藥,即使是補藥也不例外,絕對要請教中醫師,切莫擅自服用。

補藥因其製造方式不同,有各種劑型,其中以葯帖(飲片)、丸劑、散劑、補藥酒、補藥糖漿等較普遍,甚至還有人將補中益氣湯做成糖果,供小兒服用,以防止肺氣虛證的小孩感冒。以上除了葯帖(即飲片)需要病家自行煎煮外,其餘都已是成品,只要照中醫師處方上的劑量服用即可。一般補藥在煎煮前,可先將藥材浸三十分鐘,一帖葯約可煎煮兩次,頭煎的用水量以高出葯面為度,用文火(即小火)慢煎,時間宜長,煮沸後再續煎三十至六十分鐘,使得藥材裡面的有效成分較容易萃取出來,第二煎的水量約為第一煎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然後將兩次煎液去渣後混合,分二次服用。

萬一不小心把葯煎干或煎焦了,該怎麼辦?只好忍痛丟棄。因為補藥煎干後,其中所含的糖類、?、胺基酸等均已遭破壞,有效成分幾乎完全喪失,必然影響藥效,此時即使加水再煎,也無濟於事。

補後,禁食油膩;茶水送服影響療效。

一般補藥因富含蛋白質、澱粉、脂肪或膠質等關係,比較不好消化,故服用後,不宜馬上進食油膩食品,以免腹脹。平常已消化不良的患者,最好於補劑里,再添些健胃助消化的中藥如生薑、砂仁、神曲等,以免補劑的吸收不佳。

另外,補藥以空腹溫服時,其有效成分的吸收較好,如果是補陽葯、補氣葯,宜早上睡醒時服用,補陰葯、補血藥則以臨睡前服用的療效較佳。此外,服用補藥時,不可用茶水送服,因為茶葉中的鞣酸具有收歛的作用,會阻止人體對補藥中一些有效成分的吸收,而降低藥效。

其實,補藥的學問還很多,以上只是舉出一些大家常遇到的問題,提供讀者參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麥西美嘉中醫 的精彩文章:

TAG:麥西美嘉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