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影像將比我們活的更長久:《汶川地震·十年》將於5月12日首發

影像將比我們活的更長久:《汶川地震·十年》將於5月12日首發

5月12日將是汶川地震十周年,即將在中國攝影出版社出版發行的《汶川地震·十年》為《長江日報》攝影部主任、高級記者邱焰十年來關注汶川地震災區的作品合集,也是震後十年汶川地震倖存者的紀念冊。

自2008年5月地震發生起,邱焰幾乎每過一段時間都會到汶川一趟,那裡有他惦記的災區的孩子和朋友。地震過去了,傷逝離別的同時活著的人還要堅強地活著,來自大家的關懷則會幫助他們重生,而邱焰的鏡頭記錄了這個歷經了十年而且還在繼續的歷程。

《汶川地震·十年》封面

攝影 |邱焰

2008 年5 月22 日,四川省彭州市通濟鎮,地震後,一個6 個月大的嬰兒被奶奶背著在他家的廢墟旁。

2008 年5 月23 日,四川省綿陽火車站,人們抬著地震重傷員上火車。

2009 年5 月10 日,四川省安縣雎水鎮。地震倖存者李德強,30 歲,拿著1 年前地震後受傷躺在傷員專列上的照片。

2014 年5 月3 日,四川省彭州市通濟鎮橋樓村。地震倖存者曹良英,65 歲;孫子羅遠航,6 歲半,拿著5 年前拍攝的肖像。

2017 年8 月10 日,四川省江油市,地震倖存者16 歲的梁珂馨練習游泳後休息。2008 年,7 歲的梁珂馨在地震中失去了左腿。

2018 年4 月9 日,四川省綿陽市,地震倖存者28 歲的龔悅在家裡照看她的5 個月大的孩子。

《汶川地震·十年》序言

影像將比我們活的更長久

陳小波

我至今難忘2008 年夏季那幾個夜晚,我奉命為中國攝影家協會主編《見證汶川》畫冊。當幾乎所有去汶川的攝影者的影像涌到我面前時,我幾乎要窒息。

我第一次如此大規模地看災難照片,我無法掩蓋我的恐懼和悲傷。很多照片幾乎是在地震剛發生幾小時內拍攝的,我聆聽著生命顫動的聲音,甚至感受死亡全過程。2008 年夏天,我的孩子不到四歲。編輯畫冊的過程中,我想的最多的就是:失去孩子的父母怎麼活下去?

但同時我在慶幸:1976 年唐山地震 ,進到災區的攝影者有限,對記錄災難的認識有限,中國攝影幾乎沒有留下多少有價值的記錄;而2008 年汶川地震,中國攝影者的良知與記錄精神全面喚醒,數以千計的攝影者湧向災區。幾百年後,那時的人會通過這些艱苦卓絕的記錄了解那場世紀災難。

2008 年5 月,湖北攝影家邱焰也在這支記錄的隊伍里。他的影像強烈地敘述著嚴酷的現實,有的畫面至今仍不忍目睹。

傷痛不可能走遠。「更有尊嚴地活著」,成了十年甚至百年的主題詞。2009 年、2014 年、2017 年、2018 年,邱焰幾進汶川,走近地震中曾經受傷的人,和他們交談,為他們拍攝。

邱焰一如既往的細膩、耐心、慈悲,試圖理解每個人的地震心理陰影。「逝去的孩子埋在父母心裡」「替死去的親人好好活著」「時光是最好的醫者」「害怕再次逝去親人」「想和平常人一樣活著」……邱焰把倖存者對各自命運的敘述留下來,真實、憂愁、悲傷難耐。敘述中,這個非常事件,把攝影者同他人命運關聯起來。

邱焰清楚自己既非詩人也非史家,他的影像與文字記錄充其量只有微不足道的力量。但每個時代每個社會的人,都有回憶生命中重要事件的需要。邱焰願付出自己的愛和理解,從自身生命經驗出發,去陳述他所看到的汶川十年,留下一些證據,讓將來的人有據可查。

在中國,記錄攝影和文獻攝影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超過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太多不可靠的記憶與不充分的材料相遇,產生了不可信的歷史。所以中國的記錄攝影在普及常識、揭示真相、抵抗遺忘、歸納和解析時代現象等諸多方面,具有強大的優勢。沒有記錄攝影,我們的國家將變成一個沒有記憶的國家。

優秀的記錄攝影一定會在歷史中有其位置。歷史會站在那些用深情記錄、貢獻傑出影像的攝影人一邊。在那裡,影像將比我們活的更長久。

認識邱焰二十餘年,我一直對他懷有敬重。他對自己從事的職業懷有巨大熱忱,他一直獨立行走,他試圖以獨有的微妙的方式,表達愛的主題、歷史的主題。邱焰也曾經經歷挫折。挫折會讓有些人的職業生涯驟停,而邱焰沒有。他在用更深的反省和更獨立的行走,完成自我教育,並保有尊嚴。

寫下這些文字,正值清明節。

北京的今天,冷得有點不可思議。

看邱焰的照片,比寒冷更加寒冷。

好在影像背後,我感受到攝影者炙熱的心腸。

2018 年清明節

作者簡介

邱焰,《長江日報》高級記者。

七次獲得中國新聞獎;兩次獲得世界新聞攝影比賽(荷賽)

獎;三次獲國際新聞攝影比賽(華賽)金獎;獲得第六屆哈姆丹國際攝影大賽獎;獲得中國文化藝術政府獎——全國第八屆「群星獎」。曾榮獲』98 中國青年「十佳」新聞攝影記者榜首;榮獲中國新聞攝影「金鏡頭」傑出攝影記者獎;榮獲中國德藝雙馨攝影師稱號等。

多次參與國內重大新聞報道,如三峽大江截流、三峽移民和工程建設、圍剿非法傳銷、打撈中山艦、1998 年長江抗洪救災、建國50 周年慶典、武漢「6.22」空難、審判牟其中、抗擊非典、2008 年抗擊冰雪、「5.12」汶川大地震、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和移民等。

代表作品:《李小雙體操學校》《重生》《活著:0 歲,1 歲,6 歲》《百歲老人的穿越》《拉提琴的僧尼們》《少林功夫小子》《三峽大壩建成和移民》《「傳銷客」夢碎江城》《母女重逢》《十年的沉默》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攝影出版社 的精彩文章:

書所能給予的不僅是知識,還有這些……

TAG:中國攝影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