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福州這兩個地方氣候溫和 氣魄宏偉 是遊玩的好地方

福州這兩個地方氣候溫和 氣魄宏偉 是遊玩的好地方

福州國家森林公園原名福州樹木園,是集科研與遊覽於一體的綜合性公園。面積859.33公頃。它三面環山,一面臨水,東以福飛路為界,西至湖頂與葉洋村接壤,南至八一水庫北岸堤壩,與福州動物園為鄰,北至嶺頭鄉與筆架山毗鄰。呈長方形,最高處的筆架山海拔643米。園南八一水庫最低海拔僅47米。經營面積860公頃。南部瀕臨八一湖。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園內土壤母岩主要為結晶花崗岩和凝質岩。土壤以紅壤為主,土壤剖面顯強酸性,下層為紅棕色或桔紅色,底層有紅、黃、白交錯的網狀層。山地大部分土層較薄,表層石礫比較多,含腐殖質較少。個別為石質土,平地分布有少量的潛育性水稻土。森林公園內排水狀況良好,土壤中可溶鹽類容易被淋洗掉,因此土壤一般顯酸性。公園地處亞熱帶北緣,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年平均相對濕度79%,年平均氣溫20℃。

園內有多種受國家一類保護的珍稀植物,如"活化石"——水杉,"中國鴿子樹"——珙桐,數量很少的"林中巨人"——望天樹。據說望天樹可以長到70多米,人站在樹下望不到樹頂。還有1960年才發現的"茶族皇后"——金茶花和世界最古的活化石、人稱古森林遺迹的桫欏。以及世界著名的巨樹之一,人稱"萬木之王"的禿杉。園內受國家二類保護的珍稀植物也有多種,如銀杏、連香樹、普陀鵝耳櫪、杜仲、柏樂樹、夏臘梅、長瓣短柱茶、雲南山茶、槿棕、海南粗榧、荔枝等。公園由於地理環境和森林的防護效應,形成了園區內特有的小氣候。這裡冬暖夏涼,夏季平均氣溫比福州市區低3-5攝氏度。森林釋放出大量的氧氣和負氧離子,吸引了眾多市民前來感受「森林浴」,被譽為「福州市最大的天然氧吧」 [6] ,中國林科院江澤慧院長親切的稱之為「福州之肺」竹類觀賞園是園內收集品種最為豐富的竹類品種園。福州森林公園 竹子品種多達226種,種類比位於中國浙江安吉的聯合國世界竹類研究中心還多出50餘種。這裡還有世界五大風景樹種的日本金松、南洋杉、雪松、金錢松、海岸紅杉和風靡世界的三大飲料——咖啡、可可和茶樹。尤其是那株被譽為中美"友誼使者"的海岸紅杉,它是前美國總統尼克松先生訪華時送給中國已故國務院總理周恩來的友誼樹的第二代 [7] 。此外還植有世界四大街道樹種——懸鈴木、榆樹、七葉樹、椴樹和中國傳統的十大名花(其中僅山茶花就有74個品種)。世界上很多國家的國花,如澳大利亞的鶴望蘭、日本的櫻花等,也都在這裡安家落戶。

福建森林博物館是中國第一個以森林為主題的專類博物館,2001年1月21日對外開放。福建森林博物館展示的內容共分四個部分。一是動物標本,主要有獸類50種、爬行類41種、鳥類200多種、蝴蝶類500多種。二是植物標本,主要有段木標本29種、壓膜標本50種、琥珀標本20種、浸泡標本40種,還有樹木化石(即硅化木)。三是森林生態景觀,主要包括南靖南亞熱帶雨林生態景觀、武夷山中亞熱帶闊葉林風光、閩南紅樹林景觀。四是林業成就館,以「回歸大自然」為重點,運用電、聲、影視同步技術。其建築面積 3850 平方米,總投資 1200 多萬元。主要運用實物、標本、圖表、模型、多媒體等手段,展示森林的形成、發展及人類與森林的關係等,館內收有金斑喙鳳蝶等各類展品,展示內容融科學性、藝術性、觀賞性和參與性為一體,充分體現了福建多樣的生態類型和豐富的森林動植物資源以及林業產業豐碩的成果,成為開展林業科普教育的一個重要場所和旅遊的新熱點。

顯應宮又稱大王宮、媽祖廟。位於福建省長樂市漳港街道仙岐村。始建於宋紹興八年即公元1138年,距今已有870多年歷史。是國家3A景點。宋朝千年古宮顯應宮,位於福建長樂漳港仙岐海濱,距福州50KM。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AAA級旅遊景區,聞名遐邇。顯應宮始建於宋紹興八年(1138年),明弘治三年(1490年),後殿闢為「鳳岐書院」。約於清光緒年間因巨大自然災害而湮埋於地下,從此匿跡。1992年6月22日,偶然發現古宮遺址而整體出土。人們看到的顯應宮,是根據古建築專家規劃設計重建的,分地面新宮和地下古宮兩個部分。第一期工程建築面積為5600平方米,保留原遺址舊標高,作為地下宮,原有神像、柱礎、神龕等按舊定位保護,以供研究和觀賞。地面部分總平面布局以中軸線左右對稱,採用傳統的庭院殿堂形式。前立照壁,依次建有牌坊、山門、將軍殿、天妃殿、大王殿,天井左右為鐘鼓樓,後院兩邊角樓相峙,兩翼配殿附龍,迴廊繞院,主次分明,格局有序,氣魄宏偉。第二期工程建築面積1萬平方米,建有花圃、停車場及綜合樓等。從閣樓式的通口順階而下,便可進入地下古宮觀瞻。出土的古宮僅見兩殿。前後殿的門牆均保存完好。記載重修的石碑出土時是在前殿門牆的左邊。進入前殿大門,前殿左邊為媽祖神龕,右邊為巡海大帝神龕。後殿正廳祀當地守境大王神祇,左偏殿為醫藥神祇,右偏殿為臨水夫人。各尊神像及其基座均保留原位不動。

幾百年間,顯應宮數度重修。據出土的碑文記載,最後一次重修是在清道光二十一年即公元1841年。大約在清光緒年間,由於一場特大天災襲擊,顯應宮一夜之間被風沙掩埋在地下。斗轉星移,若干年後,人們在這裡又建起了村莊,村的名字叫「仙岐」,卻沒人知道顯應宮及其「仙人」們就在村莊的地下。1992年6月21日,福建日報登載了國務院批准建設長樂國際機場的消息。事隔一日,機場所在地仙岐村的一位村民在村居中的沙丘中挖到了一堵牆!上級政府獲悉後迅速派人指導現場挖掘。半個月後,沙丘變成了許多尊大小不一,栩栩如生的泥塑神像展現在人們面前。這是福建省迄今為止發掘的數量最多,群體最完整,年代最久遠的泥塑神像群。同時出土的還有20多件陶瓷器皿、石碑、匾額以及部分古幣、硯台等,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幅清朝嘉慶年間的匾額,雖然邊緣已腐爛,但「願愈應」三個陽刻楷書依然清晰可見。時任中國文物協會前會長羅哲文先生當時欣然題贈「喜見寶物又重光」。 經文物專家考證,這裡就是有800多年歷史的顯應宮。從《長樂縣誌》查知,顯應宮曾被列為縣內十五都的名勝古迹。當時顯應宮俗稱大王宮,因偏殿祀有媽祖神像,又稱天妃宮。歷經宋元明三個朝代,香火鼎盛不衰。那些神像屬大王殿、媽祖殿、臨水夫人殿、巡海大臣殿與馬將軍殿。專家斷定,已發掘的遺址僅是顯應宮的後宮部分,前宮尚埋在鄰近十餘戶農舍之下。足見當年顯應宮規模之大,氣勢之宏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酒窩的奶油 的精彩文章:

張家界最驚險的地方,進入需過「四道」鬼門關

TAG:酒窩的奶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