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放不下的兒女,回不 了的家,我該在何處安度晚年

放不下的兒女,回不 了的家,我該在何處安度晚年

放不下的兒女,回不

了的家,我該在何處安度晚年。

A BEAUTIFUL SPRING

GIF

GIF

所謂老漂族,指為支持兒女事業、照顧第三代而離鄉背井,來到子女工作的大城市的老年人。

近年來,「老漂族」的數量日益增加,中國衛計委發布的《中國流動人口發展報告2016》顯示,在全國2.47億流動人口中,流動老人有將近1800萬,其中,專程為照顧晚輩而流動的老人比例高達43%。雖然生活上衣食無憂,但在城市裡卻沒有朋友,沒有文娛活動,語言不通,生活習慣各異,很多老人內心都有一種「回老家」的期盼與衝動。

中國人家庭觀念強烈,能跟兒女住在一起享受天倫之樂,對老人來說是一種幸福。很多老人為讓兒女安心工作、照顧第三代並實現家庭團聚,自願選擇到兒女所在的城市生活。中國家庭結構因此經歷著「先分再合」的規律,人口流動是分家的重要影響因素,撫養孫輩很大程度上促成了「合家」。他們起早貪黑,悉心照顧新生的嬰兒;他們往返奔波,接送孫輩上學;他們做好飯菜,等待兒女回家……儘管生活軌跡看似單一,甚至比在老家更辛勞,但幾位老人不約而同地說:「孩子在哪,家就在哪年輕人為了生計奔波,老年人為了年輕人奔波。

老漂族的孤獨

「老漂族」生活狀態

「老漂族」或被自己,或被家人捆上的重負,遠遠超出我們的想像。

1、晚來重負責任大

壓力首先來自於照顧孩子的巨大責任感。

孩子怕摔,怕磕碰,怕走丟,怕被人抱走,很多公公婆婆們一帶孩子出門就提心弔膽,不能讓孩子離開自己的視線。

這些老人家都是給兒女帶孩子,壓力要比以前給自己帶孩子大得多。萬一孩子有什麼閃失,老人沒法和兒女交代。

老人們都對帶孩子必須責任心重深有同感,在很多家庭里,類似的事情還牽扯出了三代人的矛盾。

有一些老人們不讓孫子女玩樓下公園的滑梯,孫子女都很不服氣。孫子女的父母得知這件事後,有很多父母也怪老人家太保守,說孩子其實已經玩過滑梯好幾次了,但老人家還是擔心孫子女磕著碰著,不讓孫子女玩。

老人家很多時候也覺得委屈,萬一孩子出了事,這責任算誰的呢?

但既然孫子女的父母同意孫子女玩滑梯,老人家就只能照著去做。女兒女婿兒子媳婦說什麼就是什麼,因為這個家他們做主,有多少的無奈啊。

2、這也是多數「老漂族」來到兒女的城市,要學會的第一件事——「轉換角色」。

案例:張阿姨退休前在老家醫院工作,孫女生病了她知道怎麼照顧。但在深圳,她說自己要當作從沒有在醫院工作的經驗,只聽孩子媽媽的,不然兩代人的看法不同,很容易產生矛盾。

而兩代人同住一起後,在生活習慣、思維方式、育兒方法多方面存在差異,處理不好,容易造成家庭關係緊張,同樣是「老漂族」的壓力源之一。

3、最現實的「大心病」怕生病,本地沒醫保、有病自己扛。

由於政策等問題,老人家在本地沒醫保,這些「老漂族」最怕上醫院,更怕住院,因為異地報銷耗時耗力,只能回參保地報銷,並且手續複雜,報銷比例不高,也讓他們「小病」就粗略治治,有時自己「開藥」,有時乾脆硬抗。實在「傷不起」。

4、躲不開孤寂最牽掛:老夫妻分兩地

有一些小區里設置「老人之家」,老人家們哪裡在可找到了「組織」,可以和小區其他幾位「老漂族」組建了「帶娃聯盟」這些,平時一起買菜,一起帶孩子,一起嘮家常。這是他們紓解壓力的方式。「有什麼不開心的事,和小區里的兄弟姐妹們說說,也就緩解了。

但不是所有的「老漂族」都那麼幸運的。不少老人們脫離了原有熟悉的朋友圈,短時間內又難以建立新的社會關係網;還有些「老漂族」因為照顧孩子和老伴過起了兩地分居的生活,獨自忍受著漂泊在陌生城市的孤獨。

這種孤獨感隨著年紀的增長,愈加強烈。老人都講究落葉歸根,越老就越想自己的老家。很多老人家做夢夢見的全都是老家的人。

誰也不想在一生的黃昏中漂浮不定,但對一些家庭來說,讓老人從四面八方來到子女所在的都市,是生活無奈、被迫的選擇。

5、最糾結:想放手又不忍心

有著種種的不適和牽掛,大多數「老漂族」都表示,很想家,希望能夠早一點卸下擔子。可是,現實讓這個擔子不是說丟就能丟的。有的老人甚至下了狠心要撒手不管,但事到臨頭,還是回頭幫孩子,回家的期限又變得遙遙無期。「社會競爭太激烈,孩子現在都是三十齣頭,正是事業打拚的關鍵時刻。如果我走了,誰幫他們帶孩子、照顧家?找別人,不一定能找到合適的。

勞動人民最光榮

「老漂族」可以說是中國城鎮化進程、時代發展的產物。

我們看到很多的「老漂族」一族的家庭中的矛盾,除了日常生活習慣上的衝突以後,最關鍵的還是原生家庭與核心家庭之間的矛盾。看似是一家人,其實是兩個家庭在共同生活,這中間一定少不了權力鬥爭,比如孩子跟誰親,孩子該聽誰的,家裡的飯由誰安排,飯菜的口味聽誰的,這些細微的生活瑣事無不體現著家庭成員之間的力量拉鋸戰。

老人們只有感慨:只要能每天看到孩子、孫子、孫女,儘力幫孩子分擔一點,就是最大的幸福了。這些話是他們解釋給自己聽的。

GIF

如何還老漂族一個美好的晚年?

婆媳關係在家庭關係中破解的困境就在於,父母和孩子的關係太近、濃度過高。而大多數家庭的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係是處於未分化狀態:父母擔心孩子的分離,孩子也未能夠全然的獨立,所以彼此依賴與需要,形成一種粘連的關係狀態。結果,中國式的家庭關係就成為了一團漿糊。

如果孩子的初衷是為了讓父母安度晚年,或許我們可以嘗試從下面幾個方面做出改變或努力。

1、不要被孝順所綁架父母真正需要的是心與心的連接,如果有能力將父母接來身邊,即使錦衣華服,山珍海味,但孩子每天不著家,老人卻有著坐牢的感覺。在外人看來,似乎這個孩子多麼的孝順,但箇中滋味只有老人心裡明白。

2、尊重父母的選擇父母如果願意來到孩子身邊,孩子應該發自內心的歡迎,讓自己有機會多陪伴,而不是把父母當成了負擔,或者直接把父母當做了免費的保姆使用。如果父母願意留在家鄉度過晚年,子女除了平時常給父母打打電話,也可以多抽點時間回家陪陪父母。父母最後的時光能夠由他們自己去選擇如何度過或許更為重要。

3、建立自己核心家庭的邊界:在自己的小家,夫妻雙方要非常清楚哪些是自己的事情,比如教育子女的事情、家庭的財務處理、夫妻之間的問題,這些事情最好能夠跟父母明確。假如兒子跟妻子吵架,這是夫妻之間的衝突,如果婆婆插手進來,就將事情變得更為複雜了。

4、不要試圖去改造父母改變只能從自我的成長成熟開始。其實把父母接過來幫助自己帶孩子是另一種形式的啃老。我經常聽到身邊朋友向我抱怨,我婆婆在家什麼也不想干,我每天下班她就把孩子丟給我去外面跳廣場舞去了。孩子是我們自己生的,養育本身是我們的責任,而我們卻想當然地認為老人幫盡忙帶孩子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媽媽總說老人帶孩子的方法不對,教的也不對,總是想要去改變老人的思想,其實老人是比較固執的,差不多堅守了大半輩子的價值觀很難去改變,與其在這上面使力氣,讓大家都不痛快,還不如通過自己的成長變得更加涵容,接納不可改變的部分,感恩老人對自己這個小家的付出。將心比心,才能獲得和諧的代際關係。

其實是否選擇離開家鄉「漂」來與孩子居住,最核心的機制在於獨立的人格。因為個體的獨立,會在人際間建立邊界,無論是否與孩子生活在一起,無論身處何地,都能夠過好自己的晚年。

作為「老漂族」

自己不妨嘗試著主動融入社區,多關心一下周邊的活動;嘗試與小區里的其他老人多接觸;

主動和子女交流。面對困惑,老人應主動向子女傾訴;子女也要對老人多一些理解和關心,帶老人多去外面走走,了解當地的風俗文化;積极參加社區活動;

尋找寄託是非常有必要的,既可以重拾過去的興趣愛好,與小區年齡相仿的鄰居一起買菜、聊天、鍛煉,參與社區居委會活動,發揮特長,在這個過程中或許就能夠找到很投緣的新朋友;

調整心態,轉變觀念。老人要積極調整心態,改變觀念,學習和適應新的生活方式,尤其在對孫輩的教育上,可以經常向他人請教,切忌固執己見。遇到分歧,應和子女商量,避免不理性衝突。

如果兩位老人因為帶孩子而兩地分居,一定要經常打電話關心對方。

GIF

請用真心關愛著我們身邊「老漂族」的老人家們,他們不需要為我們的下一代負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