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干預手段——手法治療背後的秘密

干預手段——手法治療背後的秘密

導讀

臨床治療常常採用特定的手法,如筋膜釋放,來改變筋膜的機械性能,如密度、硬度和粘度。Hans等人採用有限變形理論建立了一個三維數學模型用於探索手法治療中機械力與人體筋膜變形之間的關係[1]。他們建立的三維模型的方程表明,在筋膜和足底筋膜的緻密結締組織中產生1%的壓縮和1%的剪切需要非常大的力,遠超人體生理範圍,而較軟的組織,如鼻淺筋膜,在處於生理極限上限的力的作用下產生變形。可觸及的緻密筋膜組織釋放很可能並非通過壓縮或剪切產變形所引起,這些效應可能更可能是組織反射性改變的結果,或是組織中扭曲、拉伸的力的變化[1]。骨科手法和其他形式的手法治療產生的力可能刺激筋膜機械感受器,這可能觸發其所連接的骨骼肌纖維的緊張性改變,這些肌肉緊張性的變化可能被施術者感受到。或者,在體內,筋膜可能能夠響應機械刺激,改變其自身的張力調節(肌成纖維細胞促進的主動組織收縮)。

手法種類

在實際干預過程中可能會用到手法治療,使用的手法種類繁多,可見下表[2]。

機械刺激

現有證據表明手法治療在治療肌肉骨骼疼痛方面是有效的,如腰痛、腕管綜合征、膝骨關節炎、髖骨關節炎。手法治療可能通過生物力學或神經生理機制起作用,Coppieters與Butle的研究[3]以及DeVocht等人的研究[4]已經發現個體生物力學與神經生理學效應與手法治療有關,但這些影響的潛在相互作用常常被忽視。目前,運動量化研究僅支持短暫的生物力學效應,而持久的位置變化尚不明[5]。

神經生理學機制與外周機制

目前手法治療對人體的機制研究往往不能直接觀察中樞或外周神經系統,在無法直接觀察的情況下,從涉及特定機制的相關神經生理反應間接得出結論。肌肉骨骼損傷在外周引起炎症反應,而炎症反應啟動癒合過程並影響疼痛處理。外周機制影響局部組織,如下圖中紅框所示。

炎症介質和外周傷害感受器在損傷下相互作用,手法治療可能直接影響這一過程。針對軟組織的手法治療已被證明可改變急性炎症反應和肌纖維痛患者的P物質水平。

脊柱機制

另外,手法治療可能對脊髓產生影響,手法治療曾被認為是調節疼痛的反刺激劑,針對關節的手法治療則被認為是利用肌肉本體感受器的感覺輸入徹底影響中樞神經系統[6]。脊柱機制改變發生在脊椎層面的過程,如下圖。

脊髓上機制

而脊髓上機制發生在腦內,如下圖所示。

綜合模型

Bialosky與Bishop等人從神經生理學機制、外周機制、脊柱機制及脊髓上機制四個方面建立了一個手法治療的綜合模型,解釋手法治療的機械刺激引發的諸多潛在的神經生理學效應[2]。該模型見下圖[2]。

後記

針對性不同的手法治療目標各不相同,它們效用背後的機制並沒有看上去那麼簡單。大量的研究表明手法治療的力引發了外周和中樞神經系統的一些列神經生理反應,這些神經生理反應引起了最終的臨床效果。

看似簡單的效應背後往往有著十分複雜的機制,對於這些機制的研究有助於對臨床干預的理解與預測。

本文排版由Magic編排

Reference

[1]Chaudhry H, Schleip R, Ji Z, et al. Three-dimensionalmathematical model for deformation of human fasciae in manual therapy[J]. The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steopathic Association, 2008, 108(8): 379-390.

[2] Bialosky J E, Bishop M D, Price D D, et al. The mechanisms ofmanual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musculoskeletal pain: a comprehensivemodel[J]. Manual therapy, 2009, 14(5): 531-538.

[3] Coppieters M W, Butler D S. Do 『sliders』 slide and 『tensioners』tension? An analysis of neurodynamic techniques and considerations regardingtheir application[J]. Manual therapy, 2008, 13(3): 213-221.

[4] DeVocht J W, Pickar J G, Wilder D G. Spinal manipulation alterselectromyographic activity of paraspinal muscles: a descriptive study[J].Journal of Manipulative & Physiological Therapeutics, 2005, 28(7): 465-471.

[5] Colloca CJ, Keller TS, Harrison DE, Moore RJ, Gunzburg R,Harrison DD. Spinal manipulation force and duration affect vertebral movementand neuromuscular responses. Clin.Biomech.(Bristol., Avon.) 2006;21:254–262.

[6]Pickar JG, Wheeler JD. Response of muscleproprioceptors to spinal manipulative-like loads in the anesthetized cat. J.Manipulative Physiol Ther. 2001;24:2–11.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MovementDeepDive 的精彩文章:

TAG:MovementDeepDiv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