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雖匪囊中物,何堅不可鑽——文人手中的筆

雖匪囊中物,何堅不可鑽——文人手中的筆

明 剔紅山水圖筆

中國文人書房的本質,在於它所蘊含的人文情懷,而其中的文房配置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道風景。中國古代文人有著明顯的階層等級劃分,文人與士大夫、文官之間既互相區別,又有剪不斷理還亂的聯繫。而通過帶有歷史溫度和人文情懷的文房用品,我們能夠最生動直觀地還原他們的生活情境,甚至進一步了解他們的思想世界。

清 木松竹梅

近日,一場名為「器用為尚——文房藝術與文人生活特展」在國家圖書館典籍博物館落幕。本次展覽精選了中國歷史上各個時代頗具特色的文房藝術品,其中諸多展品是首次面向公眾展出。展品集中展現了古代文人的審美品位,以及古代文房工匠的高超技藝。

清 紅木詩文雙筆(帶管)

剔紅和剔黃工藝屬雕漆工藝的一種,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手工技藝。雕漆工藝品多為漆盒、漆盤等,而一根直徑不足2厘米的筆桿也能成為能工巧匠施展才藝的舞台。明代的剔紅山水圖毛筆上雕刻著松澗流水、石上亭台,寄情山水和松柏山林的意境,這不僅是毛筆常用來描繪的主題和畫面,更是許多古代文人們嚮往的生活方式。

清 雙竹合歡筆

「歲寒三友」是中國花鳥畫的常見題材,這是常見的幾種文人價值觀形態,而這種寓意也常常被吸收到筆的製作中。古代的筆也常有能夠體現主人個性的佳品。如清代的紅木詩文筆一筆雙管,兩支筆可以蘸取不同的墨色,方便進行點閱、批校。而清代雙竹合歡筆的巧妙之處在於利用竹子的天然雙枝形態製成毛筆,或許這桿筆的主人是一位風姿綽約的才女,也可能是一位多情的公子,用它書寫自是一番紙短情長。

原文作者:劉潔

文章來源:《中國收藏》2018年4月刊《方寸間傾出人文情思》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刪減)


《中國收藏》官方授權,歡迎分享!如需轉載,請私信聯繫!

想了解更多藝術推介與藝術收藏,歡迎關注【文藏】官方微信公眾號&微博&頭條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藏 的精彩文章:

「趣談歷史」隋朝第一段子手,耍的大將楊素團團轉!
清代宮廷中的綿延「香文化」

TAG:文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