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傳世山水經典臨摹解析:范寬《溪山行旅圖》

傳世山水經典臨摹解析:范寬《溪山行旅圖》

谿山行旅圖

 溪山行旅

史志有 

00:00/08:21

【名稱】北宋 范寬 溪山行旅圖

【年代】北宋

【簡介】絹本,淡設色,縱206.3厘米,橫103.3厘米。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此畫為宋代范寬所作,他以關陝一帶名山為畫本,畫出了「峰巒渾厚,氣勢雄強」的自然山水的宏偉面貌,該圖主體部分為巍峨高聳的山體,高山仰止,壯氣奪人。山頂叢林茂盛,山谷深處一瀑如線,飛流百丈。山峰下巨岩突兀,林木挺找。畫面前景溪水奔流,山徑上一隊運載貨物的商旅緣溪行進,為幽靜的山林增添了生氣。

畫家先以雄健、冷峻的筆力勾勒出山石峻峭刻削的邊沿,然後反覆地用堅勁沉雄的中鋒雨點(俗名芝麻皴)塑造出岩體的向背紋及質感。在輪廓和內側加皴筆時,沿邊留出少許空白,以表現山形的凹凸之感,入骨地刻畫出北方山石如鐵打鋼鑄般堅不可摧的風骨。整幅面無論是山體抑或是密林,皆墨色凝重、渾厚,湧出一股強烈的雄壯逼人之氣勢,在這股氣勢面前,白天明亮的光線似平經它一壓也變得黯淡了,給人以「如行夜山,黑中層層深厚」的審美感受。

以下內容摘錄自《學畫宋畫 樹石》,張葵編繪,天津楊柳青畫社出版,節選網路共享內容僅供參考,如需深入學習,請從正規渠道購買正版圖書!

步驟一:勾勒。用炭條或鉛筆起稿,寫出景物位置及輪廓結構,然後進行勾勒和點皴。先點出主峰山頭上的樹叢。用濕筆圓點點出。點子要有大小、疏密、濃淡、枯濕的變化,主峰的主要部位墨色要深一些。接著勾勒出山體輪廓和內部結構。在勾勒時要注意范寬用筆氣勢雄強,中鋒行筆,勾線如鐵,有重量感,有斷有續,均直方硬,山如鐵柱。再勾勒畫幅下方三堆巨石上的夾葉樹叢,先空勾樹榦,樹如鐵澆;再勾樹葉,樹葉一種是變形的槐樹葉,線條平直,另一種是變形的菊花形夾葉,較工整。後勾勒畫幅正文的三堆巨石。最後勾勒山溪邊的毛驢、趕路人和點景的建築物。

步驟二:皴擦。該圖的皴法為雨點皴,以短而直的線條密集組合,點子皴與短條子皴並用,用筆較干,雄勁老更,沉著凝重。主體山石的皴法 由短而直的線條和點子密集構成,既參差錯落,又結構嚴謹、層次清楚。山石暗部的皴筆稀疏、淺淡。主峰左側的山石皴筆更自然奔放,達到意到神行的境界。水中巨石的皴筆更平直,長短結合,形成對比,樹榦的皴筆很淡。

步驟三:渲染。用兩支白雲筆,一支筆蘸墨,一支筆蘸清水,依山石結構,暗部染淡墨,並用清水暈開。主峰山體右側溝壑染濃濕墨,幽默的溝壑與山體形成對比。主峰山體渴染與濕染並用。渴染就是以較乾的筆染,筆痕不明顯,濕染要注意濃淡變化。山體先染小的結構,待干後再染大的結構。如主峰右側山體上部整體比較暗,表現幽深的峽谷、溝壑。

步驟四:染色。主峰山頭的樹叢用墨青染,山石亮面用赭石皴染,山石暗面用墨青濕染,樹葉用汁綠染。

覺得不錯,請在下方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畫藝術 的精彩文章:

溪山臥遊,澄懷觀道:趙春秋青綠山水作品欣賞
陳之佛《秋塘露冷》畫法解析

TAG:國畫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