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預告|中國的航天人,是如何披荊斬棘,開啟共和國的航天大業?

預告|中國的航天人,是如何披荊斬棘,開啟共和國的航天大業?

原標題:預告|中國的航天人,是如何披荊斬棘,開啟共和國的航天大業?


1970424日,「東方紅一號」衛星在酒泉衛星中心發射成功,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繼蘇聯、美國、法國和日本之後第五個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衛星發射成功之後,在北京航天城的一個展廳,永遠陳列著「東方紅一號」衛星的備份星。隨著東方紅一號衛星的成功發射,這顆備用星,就成了歷史的見證。


東方紅一號備份星


1960219日,中國第一枚探空火箭T-7M在南匯老港發射成功,這是我國火箭技術史上第一個具有工程實踐意義的成果。19603月,為了發射體積更大、射程更遠的探空火箭,安徽廣德地區一個十分偏僻的山坳成為了設計院新的發射場。T7M探空火箭發射成功後,19604月,錢學森來到上海南匯探空火箭基地發動機實驗現場,與科研人員在T7M探空火箭發射架前,留下這張珍貴的合影。



錢學森與研究人員合影

1960528日,毛澤東主席在上海新技術展覽會視察T7M探空火箭。毛澤東主席認真地閱讀了展品說明,聽取了講解員的講解,仔細地察看了T-7M火箭的實物模型,並詢問了火箭的有關情況。當得知這枚火箭只能飛8公里時,他意味深長地說:「8公里也了不起!」,同時還鼓勵大家說:「應該8公里、20公里、200公里地搞上去。」



毛澤東參觀中國第一枚探空火箭


中國第一枚探空火箭的負責人王希季當時提出,火箭研製必須從國情出發,從易到難,以技術難度較小的探空火箭為突破口。沒有電,就借來一台50千瓦的發電機,用蘆席遮起來。王希季的指揮所是用麻袋堆起來的。沒有通信設備,他就站在半人高的麻袋掩體後,通過手勢和大聲喊叫指揮發射。沒有自動跟蹤火箭的儀器,用土辦法造出人工跟蹤天線,好幾個人用手把著才能旋轉和俯仰。最危險的火箭加註,竟是自行車打氣筒打進燃料儲箱中。


T7M探空火箭指揮室


19651020日至1130日,北京的友誼賓館,見證了中國航天史上一場著名的頭腦風暴,這就是「651」會議。這場會議上長達42天,時間之長、規模之大、內容之多,可以說是史無前例。會上全面論證了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的方案,把實現目標歸結為12個字「上得去、抓得住、聽得見、看得見」。



北京友誼賓館


1967年,為了推進「東方紅一號」衛星的研製工作,中央成立一個專門的機構,「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院長錢學森首當其衝的是要考慮組建「東方紅一號」的總體設計部,加速衛星工程的實施。然而,該由誰來擔任衛星總體設計部的負責人呢?錢學森將目光鎖定了剛剛留學歸國,並在工作中有出色表現的孫家棟。時任導彈總設計部副主任的孫家棟,引起了錢學森的關注。自此以後,孫家棟走上了他的衛星之路。


孫家棟年輕時的照片


更多精彩內容,鎖定51日湖北衛視《大揭秘》《「東方紅一號」衛星(上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揭秘 的精彩文章:

成語「一鳴驚人」的典故,竟出自這個少年楚王!
春秋車戰奇觀:一場載入史冊的決鬥!

TAG:大揭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