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加入美國幫會的中國人:要變成1% ,你得先踩掉99%

加入美國幫會的中國人:要變成1% ,你得先踩掉99%

派對,圈子與權力

2013年感恩節的那個周末,19歲的華裔移民二代鄧俊賢如往常一樣從紐約州立大學的布魯克學院回家,彼時,他正在和一個亞裔姐妹會的女孩兒交往,她的家人不太愛吃火雞,細心的鄧俊賢記下了,此行回家,他特地囑咐母親做了很多菜,準備打包帶去女友家中,只是他們誰也不曾想到:這次見面之後,便是陰陽兩隔。

驅車前往波克諾山的一個小社區時,鄧俊賢的背包里隨身放著一本筆記本,裡面記錄著他對亞裔群體在美國受到壓制的一些簡單想法,這段時間他過得太累了,自從決定加入亞裔兄弟會Pi Delta psi,他回宿舍都是沾床就睡,越臨近儀式,他的話越少。好在很快就要宣誓了,本以為只要撐過這一關,他就可以成為正式會員。

宣誓儀式前的傍晚,鄧俊賢和其他即將加入的新人跟老成員們一起打牌以緩解略顯緊張的氣氛,他們先做了一些簡單的入會儀式預熱,等到午夜時分,兄弟們聚攏在一起,準備進行最為神聖的「玻璃天花板」,他當時是一身黑的裝扮:黑色套頭衫和運動褲,加上一雙軍靴,被排在當晚宣誓者的最後一個。

「玻璃天花板」共分為三個步驟:第一步,在「中國佬」、「亞洲佬」等言語辱罵中將雙臂交叉胸前,走向老成員們用手臂連成的人牆;接著,他需要用一己之力推開人牆,而人牆則會猛烈地將他推回原位,辱罵、推搡、擒抱……這些言語和肢體上的暴力被視為宣誓者必須承受的「考驗」。儀式進行到最後一步,鄧俊賢被蒙上雙眼,要求背上一個20磅重盛滿沙子的背包穿越結了冰的庭院,此時的他顫顫巍巍、重心不穩地循著「老大」的聲音走去,當距離聲源10-15英尺時,「老大」正全力加速地撞向他……而這一次被撂倒後,他身體直得像塊板子,再也沒能起來。第二天,醫生宣布其死於頭部的多次外傷和延誤治療。

這是五年前一起震驚世界的華裔新生遭「兄弟會」霸凌致死的慘案,去年五月,此案再次開庭審理,該兄弟會成員終於承認過失殺人和妨礙逮捕的罪行,但挽回不了的,是一條生命的逝去和一個家庭的破碎。

兄弟會,

是進入1%的殘酷預熱

兄弟會的命名方式通常採用希臘字母,當時的寓意是希望能從希臘城邦和哲學體系中吸收自由的養分,北美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兄弟會Phi Beta Kappa於1775年誕生於威廉瑪麗學院(College of William and Mary),第一個姐妹會Alpha Delta Pi的前身則是1851年在韋斯理陽大學(Wesleyan University)創辦的秘密婦女社團。

在此之後,兄弟/姐妹會逐步分化為兩條分支:以聚會、社交為主的社交兄弟會(social frat)以及以專業活動為主的學術兄弟會(professional frat)。當然,發展到現在,這兩種類型的兄弟會之間恐怕界限模糊,據親歷者曉漁描述:「即使是打著學術旗號的兄弟會,社交才是其真正核心,美國人的樂趣主要在開趴,一群人聚在房子里放些特別吵鬧的pop music,玩諸如扔乒乓球、砸沙包之類的無聊遊戲,嗨一整晚,喝得吐到七葷八素才慢慢散去,剩下幾個新人第二天打掃殘局。」

這些當然都算老實的,尺度大一點的玩法有:比拼誰睡過的女孩多,有的兄弟會內部統一有一個記分系統,誰的得分高,就會被人尊重並享有各種各樣的特權,得分的依據是和女孩發生關係,至於採取什麼手段,則全靠各人智慧,讓女生心甘情願也好、打擦邊球也好,只要得手便是向上爬了一點點,灌酒、用藥、暴力都是司空見慣。

drinking game經典場景

除此之外,對一些老成員來說另一重樂趣來源於「折磨」新人,入會儀式之前通常會有一個hell week,老人可以想各種各樣的辦法刁難新人:讓他們在學校裸奔、一天內喝掉一大瓶伏特加、給老人舔腳趾、生吞肝臟……總之,只要能在paddle上搞到簽名,入會心切的新人們做什麼都是心甘情願的。

而演變到當代,以入會儀式為代表的兄弟會程序已經顯得越加殘酷。據《紐約時報》報道,自2005年以來,至少3名學生在參與亞裔兄弟會活動期間喪命,如果將範圍擴大到美國所有的兄弟會,富蘭克林學院新聞學教授Hank Nuwer做過統計:自1961年開始,美國每年都會發生至少一起霸凌致死事件,而從2000年至今,已有70名學生因此付出生命。

可即便如此,全美依然有約40萬的本科生是兄弟會/姐妹會成員。為什麼這些年輕人這麼急切地想要進入?

圈子是最重要的原因。在美國,參加兄弟會是證明一個人優秀的憑證之一,只有經過了最嚴苛的考驗,才有機會進入想要的圈子。在福布斯雜誌評出的美國企業500強中,有120家企業的CEO在大學時都曾是某兄弟會成員,花旗集團、AIG、摩根大通、高盛、通用汽車等眾多知名企業的現任或前任CEO都參加了兄弟會。據統計,兄弟會裡還走出了48%的美國總統、42%的參議員、30%的眾議員和40%的美國最高法院法官,而眾所周知的小布希、柯林頓等政界精英更是來自於兄弟會。

耶魯「骷髏會。」每一屆的15名會員都會像這樣拍一張合照。茶几上是真正的骷髏與骨頭,後面的時鐘通常會調到8點。

再怎麼亂,

其實都是你情我願吧?

那麼,報道不斷、事故多發的美國兄弟會,對於漂泊在外的華人留學生而言,是誘惑,是挑戰,還是排遣孤獨的出口呢?我們找到了兩位曾經參加過兄弟會的留學生,問了問他們真實經歷的兄弟會到底是怎麼樣的。

Q:什麼時候參加的哪種兄弟會呢?

曉漁:大二時候參加了美國最大的建築兄弟會,professional和social兼有的那種。

王同學:大一時候參加的social型兄弟會,叫做Delta Sigma Phi。

Q:當時為什麼想參加兄弟會?在此之前有了解過嗎?

曉漁:之前完全沒了解過,記得開學有一天是「社團宣講日」,在一個很大的草坪上有幾百個社團在擺攤,當時看到建築兄弟會覺得跟自己專業相關,聽他們說得很酷,想去玩一玩,覺得是個挺有意思的學生組織,可能會對自己專業有幫助。

王同學:我之前了解過一點點,但參加的主要原因還是美國中部太無聊了,學校很小,中國人很少,沒什麼實質性的活動和娛樂項目,加個兄弟會的話大家能時常聚一聚倒是不錯。

Q:pledge階段受到過什麼刁難嗎?

曉漁:我們建築兄弟會算是很老實的,也就是每周去house裡面聽他們講講兄弟會的歷史,然後會有一些quiz,有次是讓我們給house裡面的成員搞惡作劇但不能被發現,當時我們是拿麵粉鋪滿了整個樓梯,好多人摔倒,現在想想這完全不算刁難啦。

王同學:刁難基本沒有,但是流程還是要走的,每個人要做個paddle一直隨身帶著,在規定時間內收集所有正式成員的簽名,每個人答應簽名的要求不一樣,也就讓我們去做點小任務,當時有去偷過別人的paddle。

Q:正式加入的時候有什麼感覺?

曉漁:入會儀式很隆重,老成員們會穿上各種古代的服裝扮演各種角色,以一種半參與式話劇的形式帶你體驗建築的起源和一系列歷史,最後在一個搭建的祭壇下,手捧聖經,在燭光前宣誓加入兄弟會,當時的場面我現在都能記得,算是很有儀式感吧。

王同學:我前期付出的努力相對沒有那麼多,所以正式加入的時候喜悅感沒有那麼強吧,但formal那天還是印象深刻的,他們準備了一套非常繁複的流程,以一種半搞笑的形式呈現出來。

Q:兄弟會會排斥華人嗎?周圍參加的中國朋友多嗎?

曉漁:不會,建築的圈子還是挺友好的,大部分能上到大學的人對異鄉人都是一個接納的態度,但這只是對陌生人式的友善,能不能成為每天玩在一起的好朋友是另一碼事,我覺得還挺難的,跟種族歧視沒關係,只是受制於不同的成長環境。我周圍中國人參加的很少,很神奇我這個不愛社交的人竟然是過來人哈哈。

王同學:華人他們是接受的,但是我們兄弟會沒有過黑人,可能跟最初的約定有關。我那一屆就我和另一個哥們兒,但是這幾年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加入進去,現在幾乎每個兄弟會都有中國人。

Q:你對於那些玩得很開的兄弟會怎麼看?

曉漁:是說私生活混亂那些嗎?自己的選擇自己負責,你情我願的話隨便怎麼亂咯,不要影響別人就好,反正一個願打一個願挨,我知道商學院的玩得是挺嗨的,而且往往越大規模的兄弟會越亂,流程很規範,私生活很混亂哈哈。

王同學:我覺得被爆出來的還是個案,出事是發生事情的當事人的問題,跟兄弟會的模式關係不大,他們也一直在探索怎麼完善。你不能因為一個學校發生槍擊了就否定所有學校吧。

Q:參加兄弟會有給到你一些support嗎?

曉漁:有,但基本限於兄弟會內部的事務,在此之外我是不願意麻煩別人的。

王同學:一些小事是有的,但是真正解決不了的問題,求誰都沒用,像身份認同這種,不是加個兄弟會就能解決的。

有人將美國的兄弟/姐妹會視為「圈子文化」的一個明證,甚至是得以平步青雲通向權力和財富的一條捷徑:你交往的人家世顯赫,跟他們一起「混跡」多了,你未來的道路自然也會更加通暢,畢竟,那些平日里一本正經、高高在上的商界政界精英,多多少少都被爆出是從這樣的「圈子」里走出來的。

這樣的論調對於出生在「人情社會」的我們恐怕是再熟悉不過的。在中國,雖然秘密結社不被允許,但也多多少少存在這樣的組織:粵西各地出現的「青年兄弟會」,已有多年的歷史;2000年於上海成立的針對獨生男性的「獨身兄弟會」,到了2008年已被眾多會員戲稱為本土的「中國兄弟會」,更不要說明末清初以來就曾盛極一時的「青幫」和「洪門」了。

但歸屬感究竟有多少呢?

從留學生們的講述不難看出:兄弟會對他們而言可能就是具備社交功能的鬆散團體,學業之外有一群可以聚會開趴、釋放壓力的兄弟姐妹,但若真正談及榮譽和認同感,他們倒是少了那麼一些共鳴和感同身受。而誕生於中國本土的這些民間組織,打著「互益互助、兄弟友愛」的旗號,卻依然避免不了趨炎附勢、排斥異己的屬性,沒能加入他們的圈子,便沒有「兄弟」可言。也許就如王同學所說:

其實真正解決不了的問題,

找誰都沒用。

撰文/編輯:Holly,Polly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及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睿士ELLEMEN 的精彩文章:

男人的名牌皮帶是上流生活入場劵?
為什麼一定要在舞台上看羅密歐與朱麗葉?

TAG:睿士ELLEM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