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湖北作家 聽雨◆黃強

湖北作家 聽雨◆黃強

作者簡介

黃強,76年出生,湖北隨州人,從事水利設計工作,曾在多家報刊發表散文、詩歌、小說、故事,酷愛文史和唐詩宋詞,凡是藝術的範疇都有幾分熱愛。一位至情至性之人,一生追尋文字之美、正能量和國學,雖已到不惑之年,希望用一顆心,撥動人最柔弱的地方,用一點光,點亮這世間最美的燈火。

聽 雨【原創】

夏天的某個早上,一陣轟隆隆的雷聲把我吵醒,朝窗外一看,這雨下得可真大。聽到這暴雨嘩嘩的響聲,心情莫名的煩躁起來,也許是人過了不惑之年的緣故吧!記得以前不是這樣的,小時候放暑假,我跟小夥伴們經常去白雲湖邊戲水、抓魚、採桑葉。尤其是暴雨天,我們在雨中嬉戲著,你追我趕,享受著暴雨傾泄而下的暢快。

三十年滄海桑田,現在一湖兩岸不僅多了一道攔河壩,而且到處都是高樓林立的場景,頗有一番繁華都市的韻味。

我喜歡聽雨,尤愛在雨中漫步,一個人,聽雨,賞雨,思雨,感受著不一樣的心境。大多數場景,聽雨跟撫琴、賦詩、作畫、品茶、蒔花一樣,我把它當成閑情雅緻。

古人聽雨的雅興,應該源於唐朝,在此之前的東晉南北朝,由於當時是士族制度,無論達官貴族還是才子佳人皆有追花逐月的俗氣,自然是聽不懂雨的。而唐朝由於國力強盛,唐人的境界大不一樣,唐詩關於聽雨的典故,更是不勝枚舉,如「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的梧桐聽雨,「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的池荷聽雨,皆是聽雨的典範。來到五代,南唐後主李煜更是漸入佳境,他聽雨寫出「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的佳句,耐人尋味。到了宋朝,聽雨成為一種時尚,婉約派詞人李清照醉酒後寫出「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的活潑小令,而愛國詩人陸遊自恨報國無門,悲憤寫出「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的千古絕唱。

我認為,一個了無生趣、沒有味道的人,他是聽不懂雨的。聽雨的本質就是尋求心靈上的慰藉,這雨點灑在綠竹、梧桐、窗檯、小巷、

湖泊上,與之親密接觸的聲音,時而悅耳,時而憂傷,慢慢融入我的心肺。

我知道,這是一個悲涼的世界,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唯有聽雨,才能讓人的心靈得到片刻安靜。這四季的雨,我總能聽出不一樣的味道。

春天的雨「潤物細無聲」,雨滴在空中翩翩起舞,溫柔而體貼,撥動著我們思鄉的琴弦,沐浴著萬物生靈,使之清澈透明起來。

夏天的雨波瀾壯闊,傾盆而下,猶如一首激情四射的交響樂,彷彿聽到「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悲壯聲,雲起日落,雨橫風狂,訴說著屬於自己的故事!

秋天的雨纏綿,猶如彈一首七弦古琴,給人憂鬱之感。漫漫長夜,雨滴落在梧桐樹上,讓人頓時有「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的惆悵!

冬天的雨,雖然不大,卻時不時向人們傾訴著,我的消失,會換來孩子們白雪皚皚的童話世界,讓人產生「怎禁嫵媚破東風,幾綴杜鵑紅在雨絲中」的喜悅!

站在主卧,看著窗外煙霧繚繞的遠景,突然想起宋代蔣捷的一首詞,「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頓覺身如柳絮,心似浮萍,這雨擾亂了我的心緒……

記得某天清晨,天空下著濛濛細雨,跟往常一樣,我漫步來到白雲湖邊,呼吸新鮮空氣,雨一滴一滴,溶入我的心海。

我在閘壩上停頓下來,看著遠方的隨南新城,想起逝去的歲月,悲傷就逆流成河。雨嘀嗒嘀嗒的下著,那一刻,我彷彿聽出了雨的柔情,訴說著這大隨千百年來的風風雨雨。匆匆那年的人與事,瞬間在腦海里鮮活了起來,淡淡的憂愁變得無以復加。是啊,我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我。人一生遇見的人不計其數,但能成為你記憶中的常客卻寥寥無幾。多年以後,你還記得我,這就是幸福。我們蹉跎了歲月,卻留下了好多難忘的片段。

思緒又回到窗前,這如期而至的暴雨,彷彿向人們訴說著無限心事。我知道,歲月催人老,即使此刻漫步在雨中,也找不回昨日留下的痕迹!但我依然豪情萬丈,聽雨的興緻不變,這四季的雨,總感覺如跳躍的音符那麼悅耳,伴隨我從兒時到中年,編織成一串串錦繡的華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齊魯文學 的精彩文章:

山東作家‖故鄉三題◆姜建華

TAG:齊魯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