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什麼是景泰藍?什麼是掐絲琺琅?

什麼是景泰藍?什麼是掐絲琺琅?

景泰藍正名「銅胎掐絲琺琅」,因其在明朝景泰年間盛行,製作技藝比較成熟,使用的琺琅釉多以藍色為主,故而得名「景泰藍」。

到了清代景泰藍工藝獲得長足發展,清廷「造辦處」專設「琺琅作」,專門製造宮廷景泰藍器皿,品類豐富,突破早期的瓶壺碗盤,擴大至傢具層面,以其工藝的繁複,造型的精美,色彩的艷麗,成為北京最具代表性的傳統工藝——燕京八絕之一。

它的整個製作過程有108道工序,720個工時,從釉料配比、胎體材料、寶石色澤的選擇,到制胎、掐絲、點藍、打磨等工藝流程。

明景泰掐絲琺琅番蓮紋盒,高6.3厘米,口徑12.4厘米,重634.6克。此盒紋飾中的花瓣豐滿、同一葉上往往施二至三種顏色、胎體厚重、釉層深厚以及掐絲末端以隱藏的方式處理,均具早期掐絲琺琅的特色,而且落款的方式與當時漆器、瓷器的落款的特色也相同,是現存少數大明景泰年間製作的琺琅器真品之一。

掐絲琺琅器在元代稱為"大食窯"或"鬼國窯",制有爐、瓶、盒、杯、盞之類器用,雖然明初洪武間為賞鑒家曹昭譏為"但可婦人閨閣中用,非士夫文房清玩也"。然此種工藝在明代製作極盛,俗稱為"景泰藍",蓋因景泰年間(1450一1456)宮廷作坊所造的琺琅器最富盛名之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之瑰寶 的精彩文章:

定窯白瓷孩兒枕價值在拍賣場上竟然高達上億
揭秘清代滿族婦女的頭飾「旗頭」到底有什麼用

TAG:國之瑰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