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東成西就 小雅大義 西泠·東皋雅集再現與追憶曾經的蘭亭盛事

東成西就 小雅大義 西泠·東皋雅集再現與追憶曾經的蘭亭盛事

記者 陳友望 鄭成航

以文會友,議論學問,賦詩作文,品書鑒畫,「或十日一會,或月一尋盟」,文人士大夫的雅集,可算是中國文化藝術史上引人注目的奇觀了。

金谷園雅集、蘭亭雅集、西園雅集、玉山雅集......這些歷代文壇佳話,後人詩文書畫歌頌不絕。尤其蘭亭雅集,王羲之及謝安等四十多位文人墨客會於蘭亭,曲水流殤,飲酒賦詩,這風雅之戲,成為後世雅集的效仿典範。至於明清時期,不少文人遠離權勢,聚眾如「前七子」「後七子」「公安派」「竟陵派」「桐城派」等,就是幾個或更多志趣相投、主張一致的文人,聚在一起品藝論文。

清末民初,東西文化碰撞,杭州陸續出現了許多書畫社團,以此凝聚同道中人,興廢繼絕、推陳出新。其中著名者,西有西泠印社,東有東皋雅集,或重於篆刻,或重於書畫。這些社團在一定程度上延續了傳統雅集方式,同時也有近現代新式社團的特點,有結社啟事、社約及章程,有相對完整的組織架構,有定期定點的集會,並且具有陳列藏品、展覽作品、編著出版等功能。

其中,西泠印社經百年滄桑成為國際印學研究中心,東皋雅集則因日本發動全面侵華,社員流散而中止,活動舊址亦不存,如今鮮為人知。就在這春暖花開時節,西泠印社春季雅集以及為追尋東皋雅集遺風的展覽及筆會相繼在杭舉行。

西泠 |文脈綿延:敬清香以證

4月21日,西泠印社社員、西泠印社社友會會員及詩書畫印同道近百人齊聚西泠印社孤山社址,在如畫的春景中舉辦戊戌春季雅集,緬懷往哲、合仰先賢、切磋藝事中,再現了西泠印社這一極具文人氣質的傳統藝術社團活動形態。本次雅集包括為拜祭印學先賢、題寫社員名錄、現場創作筆會等活動。

首先舉行的祭祀儀式,由西泠印社副社長兼秘書長陳振濂主持。華嚴經塔下,陳設了香案果品,印社社員沐手焚香,拜祭「創社四英」與歷任社長。西泠印社副社長韓天衡宣讀祭文,文道:「西泠立社,山川鍾氣。歲逾期頤,志尚弘毅……茲行春集,虔爇香馨。溯洄鴻雪,不忘初心。風徽仰止,雋爽如生。靈前再拜,砥礪前行!尚饗!」清香縷縷,告慰先賢,證述當今。

中國文聯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長兼秘書長陳振濂主持儀式

西泠印社副社長韓天衡宣讀祭文並向先賢敬香

西泠印社副社長李剛田敬香

西泠印社副社長童衍方敬香

中共杭州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中共西泠印社黨委書記、西泠印社副社長、社委會主任龔志南敬香

中共西泠印社黨委副書記、西泠印社常務副秘書長、社委會副主任王宏偉敬香

中共西泠印社黨委委員、社委會副主任秦陶敬香

在杭社員代表毛昭晰、黃鎮中、林乾良、何水法等敬香

外地社員代表熊伯齊、徐暢、趙雄、韓煥峰、范正紅、郭強、朱培爾、梁章凱敬香

隨後進行的是現場創作筆會,這也是春季雅集的「保留節目」之一。本次筆會由韓天衡副社長開筆,社員與嘉賓圍繞「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和「慶祝西泠印社成立115年」兩大主題進行即興創作,各展其才,寄情翰墨。筆會現場,杜高傑、陳穆之、吳靜初、馬其寬四位名家還聚一日之力,精心合制八尺巨幅《駘蕩春光圖》,蒼松巨石,紫藤葳蕤,筆墨精妙,意趣清新,為這場西子湖畔的雅聚留下了傳世的見證。筆墨流動之間,處處流露著西泠印人對祖國發展建設成就的欣喜之情和對印社115年華誕的深深祝福。品茗、弄墨、賞景,大師雲集的盛況、雅趣盎然的盛會,吸引了大批孤山遊客駐足圍觀。

杜高傑、陳穆之、吳靜初、馬其寬合作《駘蕩春光圖》丈二巨幅

西泠雅集,早在建社之初就已開始。1913年,印社同仁「以歷年經營布置、高可憑臨,幽有幾席,立社之議,讚揚者眾」,在孤山正式舉行第一次社員大會,仿東晉蘭亭修禊故事,金石書畫同道凡數百人匯聚一堂,彬彬秩秩,觴詠流連,並確立社名,草創《社約》,推舉吳昌碩為第一任社長。1933年,印社成立30周年紀念活動舉行,此次雅集規模空前,意義深遠。隨後的數年裡,抗戰爆發,亂世之際,社員星散,社務活動也隨之中止。幸運的是,西泠印社孤山社址在戰爭中幸得保存。

西泠印社首任社長吳昌碩

1946年,避亂上海的三位印社創始人倡議恢複印社,一應事務由在杭社員鄒頌麐主持辦理。並邀請時任故宮博物院院長馬衡接替已故的吳昌碩,擔任印社「掌門」。次年九月,數十名劫後餘生的社員重聚孤山,祭奠古人、舉辦展覽。隨後的幾年裡,由於時局未定,人士凋零,雅集也無復舊觀。印社社員只能依靠各自的藝術修為和學養,在從藝治學之途上執著地開掘,延續著文化的血脈。直到1983年的建社80周年以後,印社社務才走上了常規發展的軌道,並隨著時代日益進取,重現舊觀。走過這樣一段艱苦歷程的西泠印社,蘊藏著更雄厚的文化積澱。

本次雅集中,陳振濂表示:「今年時值西泠印社創立115周年,是印社發展史上的又一重要節點。近年來社團藝術創作、學術研究、組織建設、文物收藏、對外交流、非遺保護各方面取得的成就,離不開市委宣傳部的關心指導和社內外同仁的共同努力。」陳振濂追憶往事:西泠印社自2004年依照舊俗恢復了清明祭祀儀式,確立了在春雅期間拜祭先賢和觀摩筆會的模式,「這一模式,是傳統文人詩文酬唱,金石相交的文人交流模式的再現」。當今時代,藝術界深受西方藝術模式的影響,展覽成為藝術交流的主流,傳統文人的詩書雅集,品評交流則日漸稀少。西泠印社春季雅集可以說是再現了西泠印社所倡揚的文人藝術綜合素養的精髓,在遵行古禮與吟詠酬唱之間,體現了百年名社薪火相傳的文化血脈。

中共杭州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中共西泠印社黨委書記、西泠印社副社長、社委會主任龔志南也表示,春季雅集自恢復以來,一直延續著活動設計小型多樣、清新雅緻的特點。「今年的雅集尤於『小』中見『雅』,在『簡』中求『精』,為社員們切磋交流創造了良好環境。」

東皋 | 勝情遙接:繪長卷以懷

吟詩、賞畫、品茗、撫琴、賞花,正是怡情養性的一大樂事。「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如何追尋當年明月、彼時清風?

2月16日至5月13日,為紀念東皋雅集成立90周年,浙江省博物館整理當年雅集參與者的書畫作品近百件,於浙博武林館舉辦特展,以此紀念那些身處近現代社會變遷的雅集中人,他們對中國傳統書畫藝術的理解與堅守。

東皋雅集發起人余紹宋

東皋雅集是1928年至抗戰爆發前活躍於杭州的書畫社團,歷時十年,結社地址位於杭州城東的金衙庄「皋園」,故名為「東皋雅集」。東皋雅集發起人是從北京辭官回浙的余紹宋,參與者漸達40人,當時杭州擅書畫者一時雲集,包括高時豐、高時顯、高時敷、葉為銘、丁仁、俞人萃、陳錫鈞、武曾保等,東皋社人皆名流達人、耆宿碩彥。據《余紹宋日記》中記載的集會活動共達四百多次,除每周日例會及每半月聚餐會外,還有很多節慶聚會,活動的地點除皋園外,還有準園、孤山、紅櫟山莊等。雅集中,社員各攜統一規格的作品結集成冊保存,或出示所藏文物交流鑒賞,有理論探討有當場創作,有金石書畫有詩詞文章。滬、京、津等地及日本書畫家也慕名而來。

令人扼腕嘆息的是,因日本人的全面侵華,東皋社員或流散上海,或避禍鄉下,隨著幾位主要發起人葉為銘、丁仁、陳漢第、余紹宋的相繼謝世,東皋雅集逐漸消散於歷史長河。人亡事息、跡往名留。詞人徐行恭是最後辭世的東皋社員,他在1979年曾作詞《如夢令·懷東皋雅集》:「台榭亭泉競爽,畫幀詩囊飛響,裙履漫相聯,收得滄波珊網。凝想,凝想,雲散風流人往。」

雖「雲散人往」,而後來者偏愛其遺風雅韻。4月23日,金心明、姚偉榮等十餘書畫家聚於孤山涼堂,聽雨聲,賞珍藏,寫書作畫,並集體創作了紀念東皋雅集圖長卷。書畫家余久一為此雅集撰文說,「歲在戊戌三月八日,暮春之際,鶯飛草長,風雨雜沓,裙屐蹁躚,同人集於孤山之涼堂,以紀念東皋雅集創立九十周年也。幽賞清談,展卷揮毫,遂有合作,成《東皋雅集圖》。人往風微,滄桑一劫。湖山依舊,風景重新。韻事遠播,懷前賢之高躅;勝情遙接,慕往哲之遺風。非敢謂湖山增色,聊以為後來者緬思寄意而已。」

編輯 孫樂怡

—— END ——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後台聯繫

杭州日報藝術典藏周刊出品

掃一掃,帶你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杭州日報藝術典藏 的精彩文章:

徐超:那個有點「作」的80後設計師

TAG:杭州日報藝術典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