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五糧液的有生力量:「工匠精神」的永續傳承

五糧液的有生力量:「工匠精神」的永續傳承

4月27日,四川省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暨表彰大會在成都召開,大會對全省各行業、各條戰線上的先進集體和先進職工進行表彰。五糧液集團公司榮獲「四川省五一勞動獎狀」。

正是一代代五糧液人立足崗位、埋頭苦幹,揮灑勤勞和智慧的汗水,傳承「工匠精神」,才造就了五糧液至臻完美的品質豐碑。上述殊榮的獲得,更是對五糧液匠人和「大國工匠」精神的高度認可與肯定。

早在1959年,中國白酒釀造大師範玉平開始從事五糧液酒體風格設計,潛心於如何保證和穩定五糧液酒體風格的工作。上個世紀70年代,范玉平帶領五糧液技術人員創建了白酒釀造技術工藝,他成為了全國第一位釀造品酒大師,也成了對現任五糧液白酒釀造師範國瓊影響最為深刻的人。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就是對五糧液人成就釀造技術的最好寫照。范玉平的白酒釀造微妙在智,巧奪造化,這種極致的工匠精神時時刻刻影響著女兒范國瓊。

為了將白酒釀造技術更好的傳承與發揚,范國瓊開始繼續父親的崗位,從1981年進入宜賓五糧液酒廠開始,一直從事嘗評釀造行業長達37年。曾經滴酒不沾的她每天開始大量的品酒,反覆的嘗,不斷的練。在父親的嚴厲督促和千萬次的磨練下,范國瓊對白酒釀造技術有了自己的見解,對酒的品質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在范國瓊的工作間,擺滿了不同編號的實驗器材,在這裡,范國瓊每天都要品嘗兩百杯以上。首先是把酒杯放到鼻子處聞酒,這可以判別酒質量的70%,然後再次品嘗細分,辨別出酒的香型、甜度等,最後把這些酒調和成標準一致的酒。但是由於每天外界因素的改變,個人判別能力會有起伏,這就需要團隊配合,有時候需要三至五個人共同嘗評,最終形成一致意見。

跟隨范國瓊工作學習多年的兩位徒弟張潔、陳喬,見證了師傅嚴於律己、精益求精的生活工作態度。一次,陳喬在釀造過程中,基礎酒諧調的口感風格讓調味酒無法發揮中和的功效,范國瓊耐心的與她分析其中的酒體特徵,反覆斟酌了基礎酒,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嘗試,最後通過更換調味酒的組合解決了這棘手的問題。這都是范國瓊長期鑽研、反覆實驗、經驗積累的成果,只有懷著工匠精神去探索嘗試,才能令白酒釀造技術一代代更好的傳承,才可以保證五糧液始終如一的獨特品質。用張潔的話說,范國瓊師傅教的是知識,傳的是技術,給的是情懷,延續的更是五糧液「工匠精神」。

如今,范國瓊悉心培養多名徒弟中有7名已獲得高級技師資格,2名獲得技師資格;5名獲得國家級白酒評委資格,10名獲得四川省白酒評委資格,他們將五糧液釀造技術持續的傳承下去,為五糧液和白酒產業發展儲備了後續技術力量。

工作中的每一個環節、每一個步驟都要嚴格把關,是對消費者的負責,是對產品質量的保證。為了把白酒嘗評釀造這項工作更好的傳承下去,范國瓊及其團隊成員在生活上付出了很多,也放棄了很多,每個五糧液人都在用專業專註的態度詮釋著「工匠精神」。

「你覺得工匠精神過不過時?」面對記者的提問,范國瓊毫不猶豫的答道:「不僅不過時,而且越來越重要。從政府工作報告到十九大報告,工匠精神都被寫入,說明了新時代製造強國崛起,呼喚工匠精神。」

如今的五糧液雖然形成了以計算機釀造專家系統與人工釀造相結合的、獨具特色的釀造雙絕。范國瓊也曾先後參與了列入國家星火計劃的計算機釀造專家系統等十餘項重大科研項目的研究。其中計算機釀造專家系統開創了我國現代釀酒技術與傳統工藝相結合的新局面,給白酒生產帶來了一場革命。

可以說,五糧液每一次的技術改進,背後都是幾代五糧液人千萬次精準到毫釐的實驗與堅持。在制曲、釀酒、配製、包裝、物流、後勤等不同的工作崗位上,五糧液的所有工作人員都在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大國工匠精神,形成了由無數工匠組成的五糧液工匠群體,默默地推動著企業的發展和壯大。

在五糧液悠久的發展史上,湧現出一大批推動和引領了中國白酒產業發展的大師工匠,鄧子均、范玉平、姚乃貴、楊樹芳、劉春西等白酒大師名留釀酒史冊。他們用畢生精力,把五糧液傳統工藝傳承下去,而正是這一代一代技藝的傳承,保證了五糧液始終如一的獨特品質,也讓「工匠精神」在五糧液人身上根深蒂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智能報導 的精彩文章:

TAG:智能報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