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日本工業設計第一人

日本工業設計第一人

One more time,One more chance

 YAMAZAKI MASAYOSHI the BEST / BLUE PERIOD

山崎まさよし 

00:00/05:32

從優衣庫到無印良品,

不得不承認,如今日本產品已經佔據了我們生活的角角落落。

特別是在工業設計領域,

在短短几十年中,

日本的產品設計就形成了「輕、薄、短、小、巧」的獨特風格,

以不可阻擋的勢頭,衝擊著整個國際市場。

今天就跟隨著小編,來認識一位日本設計大師,

被譽為「日本工業設計第一人——柳宗理」

柳宗理

柳宗理(1915年6.29~2011年12.25)

日本戰後工業設計師的代表,

也是日本現代工業設計的奠基者,

是較早獲得世界認可的日本設計師。

1936-1940年在東京藝術大學學習。

1942年起,任勒·柯布西耶設計事務所駐日

參與改進產品設計工作的夏洛特·佩利安的助手。

1954年任金澤工藝美術大學教授。

1977年起任東京日本民藝館總監。

柳宗理

他開始從事工業設計是從菲律賓戰場回來後不久,

當時戰爭剛結束,日本連根釘子都沒有,

只剩下泥土,

所以一開始做的是陶器設計。

但滿目瘡痍的日本戰後社會裡,

根本沒有工廠願意與新人合作。

從前工廠是用煤礦當燃料而不是用石油,

但是戰爭時,煤礦全都被徵收光了。

於是在這種情況下,

他就提出以煤礦當成交換條件,

終於找到願意配合的工廠。

他先想辦法弄到從戰時沉到海底的戰艦上打撈起來的煤礦給廠商,

讓他們把他的設計做出來。

但這個來源很快就沒了,

於是只好退而求其次,

用還沒完全變質的褐煤當燃料。

褐煤是一種低熱質的煤炭,是發育不完全,處於無煙煤和泥炭之間狀態的煤。褐煤燒出來的火力不夠強,因此陶器表面時常凹凸不平,失敗率很高。

他把好的作品挑出來送到三越,不過馬上就吃了閉門羹,因為三越覺得沒有圖案的陶器只是半成品而已。幸好那時候銀座後面有位從法國回來的人開的咖啡店,對方很喜歡他的作品,就這麼開啟了他第一扇窗。慢慢地社會上也接受起了白色陶器。他為了設計陶器還曾經睡在名古屋的陶器工廠里,學到了很多,特別是石膏成模的方法對他幫助很大,後來他做設計時常用這種模造法來做模型。

他常常不畫設計圖,直接開始手工製作實物大小的石膏模型,用手拿捏、撫握、思考、修正。因此,他的設計出品十分緩慢,其設計過程常常花費一到兩年時間甚至更長。

後來他也開始接到一些鬧鐘跟水龍頭等等的設計,於是請了兩個助手,在自家狹窄的房子里因陋就簡開起了設計事務所。

後來雷蒙德·羅威的大作《從一支口紅到火車》被譯介成日文後,大眾才知道原來工業設計無論對設計者或生產者來說都很重要。

(美國工業設計之父——雷蒙德·羅威)

在松下幸之助去美國後發現工業設計是今後生產上必備的環節後,柳宗理趕緊在公司里成立設計部也是那個時候的事。

1952年,每日新聞社主辦了第一屆新日本工業設計競圖案,參選之後他得了首獎.拿到了一百萬日元的獎金。他把其中一部分捐給前一年成立的日本工業設計協會,剩下來的錢則拿來成立財團法人柳工業設計研究會。

那時他認為這不是他個人的錢,這筆錢要拿來提振整個日本工業設計界的環境。

柳宗理作品

於是自此之後,他的事務所就轉型成了財團法人柳工業設計研究會。那時候應該還沒有什麼設計事務所以財團法人的組織形式成立。

他的事務所之所以能夠拿到文部省的許可,小編認為這與他們追求經濟與文化兼顧,並以滿足設計倫理化為準則是分不開的。

柳宗理工業設計研究會一直避免追隨流行、設計商業主義式的產品。此外他們也設計了許多公共設施,這也是柳工業設計研究會的特色。

他1975 年設計這座位於湯河原海岸線上的公車站亭,流線型的外型彷彿徜徉天際的海鳥,因此俗稱「海鷗亭」

柳宗理雖受到包豪斯和柯布西耶的影響,但他作為日本民藝運動之父柳宗悅之子,柳宗理的理念中也能看到日本傳統民藝的影子。他將民間藝術的手作溫暖融入到冰冷的工業設計中,讓其及其富有生活氣息。

柳宗悅,日本著名民藝理論家、美學家。1936年創辦日本民藝館並任首任館長,1943年任日本民藝協會首任會長。1957年獲日本政府授予的「文化功勞者」榮譽稱號。「民藝」一詞的創造者,他被譽為「民藝之父」

日本民藝館

在他看來,民間工藝可以讓人們從中汲取美的源泉,促使人們反思現代化的真正意義。他堅持自己對現代設計的獨特見解和創作個性。他認為:

(1)美是有用的,好的設計一定要符合日本的美學和倫理學,表現出日本的特色。

(2)設計的本質是創造,設計的使命是創造出比過去更為優越的產品,模仿不是真正的設計。

(3)傳統本身即來自創造,好的設計如脫離傳統是不可想像的。

(4)真正的設計要面對現實,迎接時尚,潮流的挑戰。他批評當代設計中存在的唯物質條件論和屈服於時尚趣味等不良傾向。

1954 年設計的大象凳 (ElephantStool)可堆疊的矮凳, 由於椅腳形似象腿而得名

這是他享譽世界的作品之一,且更廣泛被使用在家庭和公共場所的,取材自Eames夫婦的塑料傢具系列。微凹的椅面與厚實的凳腳,如大象般沉穩地承載人體重量,並舒適地承托乘坐的弧度,簡單又深具機能性。

1956年他設計的蝴蝶凳

即是功能主義與傳統手工藝的結合

蝴蝶凳作品讓柳宗理大放異彩且受到國際矚目的知名作品,讓他名聲大噪。柳宗理利用了膠合板的彎曲技術,將兩塊相同形狀的膠合板以兩顆螺絲釘與一支橫杆相對拼合,製造出像張開的蝴蝶翅膀般的優美形態。

簡單的構造與流暢的線條是日本傳統的美意識與現代西洋元素的融合,誕生了適應新時代生活理念的產品。

崇尚民藝運動的柳宗理認為,日常生活的美學即是從生活器物開始,因此他設計了許多廚房與餐桌上使用的鍋碗瓢盆。雖然這些線條極簡的生活道具,看似不是什麼厲害的設計,但卻饒富職人的手作精神,十分符合柳宗理所提倡的「用之美」哲學。

柳宗理設計的生活器具:

他認為「美是有用的」設計不需要純粹為美感,功能絕對排在首位。

樺木黑柄不鏽鋼湯匙是他設計的作品中最暢銷的代表作:

1994 年設計的日式燒水壺,寬大的底部令水燒熱得更快。 看似簡單卻需要新瀉縣15 家工廠合力才能生產,每一步均為手工製造。每年在日本售出50 萬件:

1999 年設計的南部鐵器(Nambu Tekki)鑄鐵鍋,流暢的邊緣曲線令湯汁更易傾倒。南部鐵器與普通鐵器的區別在於厚度,厚實而緊密的器物內壁令受熱和散熱都更均勻:

柳宗理設計的一款椅子

柔軟的坐靠背包裹身體,坐上去非常的舒適,造型簡潔又舒服:

每件器具的弧度、深度與尺寸,皆經過他親手調整與計算而成,並依據不同用途在外型上有些微差異,不僅將材質的特性在使用上發揮最佳效益,外型也有著一致性的極簡美感。

柳宗理把設計帶入我們日常生活。

小小的生活用品卻充滿了大智慧。在其60多年的設計生涯中,總是憑著雙手在人與日常器物之間不停質問製造的價值,並悉心探索生活器物的手作溫度。他留給這個世界的,不僅是作品本身,更是其後所包含的設計精神與哲學,而這影響了全世界的很多設計師。

在深澤直人視線的前方

永遠存在著柳宗理的作品

真正的美是天生而來的,而不是製作出來的。

True beauty is not made.

It is born naturally.

——柳宗理

文章撰稿/兔子先生、大涵

圖片編輯/小森林、蛋蛋

文章審稿/大遠老師

文章排版/ 阿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ED小課堂 的精彩文章:

西班牙天才建築師

TAG:ED小課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