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爸爸太久沒回家:孩子的一句話竟讓父母心酸不已

爸爸太久沒回家:孩子的一句話竟讓父母心酸不已

給予孩子真正的愛,從來都是一件重要的事。

作者:田八斤(爸媽精讀主筆)

富書主播:宇夕

主播荔枝號:夏宇夕(FM1816582)

前幾天,警察爸爸一度衝到了微博熱搜榜。

博主@鹽都小警察,在微博上曬齣兒子貼在門上的紙條:請勿進入(爸,說的就是你)。

然後感嘆說:太久沒回家,就是這個待遇。

網友紛紛評論說:太心酸了!

2017年國內首份,《中國家庭親子陪伴白皮書》數據顯示:

工作日平均陪伴3.7小時,周末平均陪伴9.3小時,分別佔個人可支配時間的63%與72%,但是越重視陪伴的家庭,反而越沒時間陪孩子。

因為面臨「工作」與「孩子」兩項選擇時,母親一般會選擇後者,但作為家裡經濟最主要來源的父親,陪伴孩子就分身乏術了。

雖然《窮爸爸富爸爸》說:所謂成功,就是有時間陪孩子。

但就社會殘酷的實際而言,還是會考慮用經濟基礎,去決定上層建築。

有孩子以後,不管是有沒有時間陪,最好能避免——明明父母就在身邊,孩子卻活得像孤兒。

《愛的藝術》里說:經歷過孤寂的人必然會有恐懼感。實際上孤寂感是每一種恐懼的根源!

黃聖依因為兒子,多次成了微博熱點。

《媽媽是超人3》開播,吃瓜我還和朋友討論了她家居住豪宅——多層設計,大廳像售樓中心,獨立的遊樂園,滑雪場。

當5歲半的安迪被問到:「爸爸媽媽平常工作忙,不能陪你,你會感到孤單嗎?」

安迪回答:不孤單,因為我習慣了。

黃聖依聽到兒子的這種回答,瞬間淚目。視屏外的我,也被安迪的「童言無忌」撞中了心臟。

在經濟基礎殷實的家庭,孩子說出這樣的話確是太讓人心疼了。

「我已經習慣了孤單,習慣了沒有爸爸媽媽的陪伴。」

其實當孩子說出這樣的話的時候,大部分情況不是真習慣,而是攢滿失望以後,放下了心裡的期望。

我有很多華麗的玩具,你平時也口口聲聲說愛我,作為孩子的我,身為父母的你,怎麼就感覺不到你愛我。

我希望你能走進我心裡,不管是好的,壞的我,聰明的,調皮的我,都能理解我,認同我,接納我,而不是像只小寵物,你高興了就逗逗我,忙的時候還找借口說為了我。

因為沒有對父母的期望,就不會有不被理解、尊重的失望。

給予孩子真正的愛,從來都是一件重要的事。

如果孩子不能從這種壓抑的模式里解放出來,不能好好地和父母結合在一起,長大以後有很多東西都將無法釋懷。

姜思達就曾在《透明人》里說:這個世界上,你不要相信任何人,包括你媽!

在原生家庭感覺不到被愛,就會痛恨,這是每一個生命都會出現的心理負擔。

為人父母的職責之一就是:愛孩子,並教會孩子愛。

有一朋友,爸爸是軍人。她出生的時候,父親還在留守邊疆,一年能見上一面都是奢侈。

她說:雖然爸爸很少出現在童年生活,但我一點也不埋怨他。在我心裡,爸爸是英雄,我一直以爸爸為榮。

她5歲就喜歡上了漢字,原因無非是媽媽常給爸爸寫信。

媽媽說:她給爸爸寫的第一封信,就是「爸爸,我愛你」。堂堂七尺男兒,面對惡劣的生活環境沒哭,卻被她的這句話給弄哭了。

爸爸給她的回信滿滿三大頁。

自那以後,每個月最期待的時候就是爸爸的來信,最幸福的事情就是給爸爸寫信。遠在天邊,近在咫尺,就是這種感覺。

她會在信里分享秘密,訴說委屈,甚至父女兩會在信里說媽媽的壞話。雖然爸爸不在身邊,但是一家人的生活簡單而又充實。

她說:比起爸爸在不在身邊,更重要的是她和爸爸一直保持著走心聯繫。六年級,她寫信告訴爸爸,說她喜歡上了班上一個陽光、帥氣的男孩。

爸爸回信說:喜歡就去追吧。她開心得不得了,不夠後來事情暴露,媽媽狠狠地罵了她一頓。

那時家裡已經有了電話,賭氣地把自己關在房間,聽見爸爸和媽媽在電話吵了起來。

媽媽說:「有種你就回來,反正我是堅決不允許她去早戀。」爸爸在電話里說:「回來就回來。」

當然,她的戀情是不了了之。

其實,相比於爸爸媽媽在不在,更重要的是爸爸媽媽愛不愛,有多愛。這種真正的愛,在孩子幼小的心裡,是種能量的聯結。

你能感覺到父母心裡的理解,也能看到父母眼神里的閃閃發光和期待,他能為你答疑解惑,也能為你披荊斬棘。

沒有專制式的咆哮,也沒有形式化的噓寒問暖,有的是滿滿的支持和認可。

如果你能不斷感受到父母的深情,你會發現,自己的人生變得飽滿而豐盛。

亨利·哈洛博士曾經就用猴子做實驗,證明嬰兒早期被愛對以後生活的影響。

哈洛早期試驗時,實驗組的幼猴接受精心的人工餵養,使其營養均衡,並免受疾病威脅。這種情況下成長起來的猴子的確比母猴照顧的猴子,看起來更健康。

但是哈洛發現,實驗組的猴子特別喜歡籠子里的底部的棉花墊子。每次工作人員把墊子拿去洗的時候,猴子就異常地煩躁。

一次為基礎,他開始了更深刻的實驗。

實驗組在籠子里給幼猴提供一個用海綿毛衣製作,並帶有溫度的有舒適感的代理母猴;

被實驗組提供一個用鋼絲網製作的代理母猴。

哈洛把猴子放在籠子里,並記下幼猴與代理母猴直接接觸的時間。

試驗結果發現,除了吃奶時間,幼猴幾乎不和鋼絲網母猴在一起;而絨布母猴的結果恰恰相反。

後來哈洛博士為了進一步驗證自己的理論:幼猴除了基本飢餓、乾渴等生理需求外,一定還有一種要柔軟的物質需要。

他把兩隻代理母猴放在一起,幼猴和母猴直接接觸時間和上面試驗一致。並且還發現,幼猴害怕時,都會到絨布代理母猴哪裡找安慰。

哈洛還認為:幼猴尋找安全感的需要比探索周圍物體的天性更為強烈。成功養育的關鍵是接觸安慰,而不僅僅是吃飽喝足。

1938年,哈佛大學醫學院也開展了一項關於「人怎樣才能健康、成功、幸福」的調查研究,被稱為「格蘭特研究」。

這項研究連續76年,第四任領導人維蘭特教授展示了幾組數據:

在受訪者中,與母親關係親密的人,每年的收入要多出87,000美元;和母親關係不好的孩子,成年後更容易罹患精神疾病。

童年時與父親關係良,成年後焦慮感更低,生活滿意度更高。

與兄弟姐妹相親相愛的人,每年的收入要多出51,000美元;

在「親密關係」這個類目上得分最高的58人,平均年薪是243,000美元,而得分最低的31人,平均年薪不足102,000美元;

找到人生「真愛」,無論友情、愛情還是親情,這都能夠大大增加你成為「人生贏家」的概率。

維蘭特教授說:人際關係的溫暖程度,對生活的滿意度,具有最大的影響。

簡而言之:幸福的過程就是「得到愛——愛別人——創造愛。」所以,要想孩子幸福一生,就得讓孩子得到愛!

1、愛是高質量的陪伴和接納

有固定時間、固定方式和孩子相處,比如:睡前故事,書信往來。

陪伴時,爸媽要覺察自己的情緒狀態:平靜+放鬆,專註+體驗+觀察。不能陪著孩子的時候,還玩著遊戲,聊著微信,打著電話。

注意孩子的行為,並專註和孩子玩遊戲,總而言之,身體和孩子在一起,心也要和孩子在一起。一起觀察、探討。

和孩子在一起,要接納孩子的挫敗感,接納孩子的小情緒,接納孩子的不完美。

2、孩子感覺到愛的關鍵是傾聽

曾經在網上看到一孩子,在日記里寫:今天是三八婦女節。在今天,我要感謝媽媽每天的辛苦勞動,為她做點事。

首先,我給媽媽講故事,不過媽媽好像不喜歡我講的故事,一直在看手機。

這讓我的心情大打折扣。我想,也許我的祝福更讓媽媽喜歡。

於是,我對媽媽說了祝福,可媽媽依然看著手機,我更加傷心了。

我想,這個辦法也不行,我來給她捶背吧。我賣力地給媽媽捶背,可媽媽還是看著手機,臉上沒有一絲笑容,我更傷心了……

對於孩子而言,愛不在身邊,就是孤兒!

曾有人患有抑鬱症的孩子:「心理飽受委屈時,如何處理?」她說:「放在心理。」

「為什麼不和父母說呢?」「跟他們說也沒用啊!」孩子進不了父母的世界,父母不願意理解孩子的內心。

正如泰戈爾所說: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 不是 生與死的距離

而是 我站在你面前 你不知道我愛你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

不是 我站在你面前 你不知道我愛你

而是 愛到痴迷 卻不能說我愛你

孩子感情上得不到認同,心靈就得不到溫存,父母近在眼前,孩子依然是個「孤兒」。

人幸福地過一生,莫過於:從父母那裡得到愛,在婚姻里愛別人,最後在孩子身上創造愛!

作者簡介:田八斤,富書籤約作者,期刊寫手,喜歡用有溫度的字療愈內心,願做一枚無畏的逗比,與君攜手,洞察百態。本文首發爸媽精讀(ID: shenduwenhua),轉載請加fushunamei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爸媽精讀 的精彩文章:

劉若英:比起當完美媽媽,我更喜歡做足夠好的自己
愛「臭美」的孩子,人生更容易開掛

TAG:爸媽精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