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鶴與道家仙學文化

鶴與道家仙學文化

丹頂鶴是人們心中十分喜愛的吉祥之鳥,然而美麗的丹頂鶴卻與道家仙學的文化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特別是在東漢和魏晉南北朝期間,道家仙學更是視鶴為神仙的神聖化身,並滲透了道家仙學的文化之中。

東漢時期非常崇尚「黃老之學」,也促成了道教的誕生。當初的道家借黃帝、老子的名義,同時吸收了陰陽家的思想,形成了新道家學派,使其變成偏重個人養生成仙的學說。在東漢統治者中,有許多人推崇喜好黃老養生術,把黃帝、老子作為神仙祭祀。老子也被神化為生成天地萬物的最高神靈,即「太上老君」。其實,上有所好,下必甚之,可想而知當時黃老道學在東漢興盛也是自然而然的事了,而後道家發展成為道教自然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

道教的創始人張道陵(公元34—156年),得太上道君(即老子)授正一盟威之道,授「天師」稱號。傳說他當時學道的地方就是鶴鳴山,那裡還有待鶴軒、聽鶴亭等建築,在道教著作《雲笈七籤》中說張道陵可騎鶴往來。道教認為人這個生命,經過修鍊,靈魂和肉體可以升天,長生不死,從而達到神仙的境界,「與天地同休,與日月同壽」。道教在抓住鶴的長壽和高飛這兩個特性的基礎上,並加以引申,認為鶴既是仙人的坐騎,又是仙人的化身。因而,稱之為仙禽、仙驥、仙客、仙子、仙羽、蓬萊羽士。在道教傳說中的一些神仙,也都與鶴密切相關,也是自然而然的了。

戰國時期的詩人屈原在《楚辭》中說:「吾將從王喬而娛戲」,唐代的詩人杜甫在《觀李固請司馬弟山水圖》中說「王喬鶴不群」。而兩位詩人所提及這個王喬,其實就是道教中的一位仙人。傳說王喬是周靈王的太子晉,《列仙傳》說,太子晉喜歡吹笙作鳳凰鳴,仙人丘浮公接他上嵩山學道。30年後王喬見柏良說:「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於緱氏山巔。」至時,果然乘鶴駐山頭,揮手向眾人昭示,數日乘鶴飛天而去。

丁令威也是道教中的仙人。傳說他在靈虛山學道,成仙后化為白鶴飛回故鄉,站立在華表上說:「有鳥有鳥丁令威,去家千歲今來歸。城郭如舊人民非,如不學仙,冢累累」。

傳說「八仙」中的呂洞賓在終南山鶴嶺修道成仙,是鶴的化身。藍采和成仙駕鶴升天。《雲笈七籤》說,許多道士成仙時,都會有許多群鶴在空中飛翔。鍾離權、呂洞賓、丘處機等仙人道士的詩集名為《鳴鶴餘音》。

在道觀中供奉神仙的帳子上都綉著飛翔的鶴,名為「雲龍鶴幡」。而道教的高功法師禮經拜懺時穿的法衣(懺衣)、道教的高功法師做法時穿的法衣(絳衣)都綉有丹頂鶴。連道士作法時行走的姿態也與鶴步十分相似,陳淏子(鶴)說「鶴雌雄相隨,如道步斗」,「仙家召鶴,每焚真香即至。」因而道士也稱為羽士,道士的服裝稱為「鶴氅」,道士得道成仙稱為「羽化」,人們稱讚道士為「仙風鶴骨」。

在古代道觀中,養鶴也自然成為「時尚」,如形容道觀:「看院只留雙白鶴,入門唯見一青松」,可見一斑。其實,在當時道家仙學文化盛行的時期,以至道家仙學的後人們把仙人升天的神往,也都傾注到鶴的身上。丹頂鶴飄然飛去,人們也產生了飄飄欲仙之感。這種精神上的追求也是自然而然的事了,從而使丹頂鶴成了道教仙學的「圖騰」,也是自然而然的。

道家仙學的文化之中,有許許多多鶴的藝術形象、美麗神話、民間故事,以至於一直流傳至今。

美麗的丹頂鶴,您給予人們太多的憧憬、太多的遐想、太多的美滿!

(文/愛生雲鶴 編輯/丁宏亮 校對/蕭岳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龍虎論道 的精彩文章:

據說告別春困的最好辦法是午睡,那你睡對了嗎?
全國人大代表張金濤:發揮道教在新時代的積極作用

TAG:龍虎論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