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城隍爺被嚇哭了-李陽冰《城隍廟碑》

城隍爺被嚇哭了-李陽冰《城隍廟碑》

唐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秋天的某日,縉雲縣令李陽冰率領本縣官吏以及耄耋老人,敲鑼打鼓地把原來在西山谷里的城隍廟遷到了山頂,並刻碑記之。其碑文曰:城隍神,祀典無之,吳越有爾風俗,水旱疾疫必禱焉。有唐乾元二年秋,七月不雨,八月既望,縉雲縣令李陽冰禱於神,與神約曰:五日不雨,將焚其廟。及期大雨,合境告足。具官與耄耋群吏,乃自西谷遷廟于山巔,以答神休。

碑文譯成白話文的意思是:城隍神,祭祀的典籍中沒有這麼一位神仙,但吳越這個地方有這種風俗。百姓遇到水災旱災疾病瘟疫,都要到城隍廟裡去祈禱一番。大唐乾元二年秋天,七月沒有下雨,到了八月十六這一天,縉雲縣令李陽冰也到城隍廟為百姓祈雨。他和城隍爺約定說:五天之內再不下雨,我就燒了你的廟!到期果然下了大雨,縣令就率領全縣官吏和老人,把城隍廟從山谷遷到了山頂,來報答城隍爺的庇佑。

城隍廟碑

這方碑就是小篆書法史上著名的《縉雲城隍廟碑》。撰寫碑文的正是當時的縉雲縣令李陽冰本人。李陽冰,是唐朝著名的書法家,精工小篆,字體圓淳瘦勁,被譽為李斯後小篆第一人。李陽冰的小篆,師法李斯《嶧山碑》,但在字體上又有所改變,線條變平直為曲折,使字體更加婀娜多姿。

書法史上著名的顏體楷書的創始人顏真卿,是與李陽冰同時代的人,據記載,當時顏真卿所書之碑,必請李陽冰作碑額,可見李陽冰篆書影響之大。李陽冰還是詩仙李白的族叔,李白晚年窮困潦倒時,投奔在當塗做縣令的李陽冰,病重時將自己的詩文草稿交付李陽冰,李陽冰不負重託,在李白去世後把他的詩文編輯成《草堂集》十卷,並親自作序。李白對自己這位族叔非常尊崇,曾經寫詩讚曰:「吾家有季父,傑出聖代英」、「落筆灑篆文,崩雲使人驚」。

《縉雲城隍廟碑》刻成後,一直在縉雲供人瞻仰,北宋文學家歐陽修就曾在他的《集古錄》里記錄過尋訪此碑的事。直至宣和二年方臘造反,《城隍廟碑》遭遇刀兵之禍,碑體斷裂。現存的石碑,是宣和五年縉雲縣令吳延年根據拓片重刻的。《縉雲城隍廟碑》是李陽冰的小篆代表作,字體筆筆中鋒,筆劃雖細如玉箸,卻彷彿力有千鈞。

我學小篆,也是從李斯的《嶧山碑》開始的,《嶧山碑》字體渾厚端莊,轉折處皆是圓筆。後來看到清代鄧石如所寫的小篆,曲折蜿蜒多用方筆,感到十分困惑:一樣的小篆字體,從秦到清,從朴茂到婀娜,這中間到底經歷了什麼,才有了如此大的變化。直到某一天我看到了《縉雲城隍廟碑》,才恍然大悟,原來秦篆與清篆之間還有唐篆,李斯和鄧石如之間還有一個李陽冰。觀李陽冰的小篆,正是一種介於秦篆和清篆之間的小篆字體,它比李斯的小篆細膩,比鄧石如的小篆粗獷。他的字體,上呈《嶧山碑》,下啟後世,在書法史上有著不可磨滅的地位。

李斯《嶧山碑》

李陽冰《城隍廟碑》

鄧石如《心經》

我想,李陽冰必定是一位才高八斗又恃才傲世之人,不然也不會說出:「斯翁(李斯)之後,直至小生。曹喜、蔡邕不足道也。」的話來。能把前世篆書名家曹喜、蔡邕都不放在眼裡的人,該是多麼的自負啊。他的高傲在《城隍廟碑》的碑文中也有所表現,他在祈雨的時候和城隍爺約定:五天之內你若不下雨,我就燒了你的廟!城隍爺是何許人也?那可是冥界保護一方平安的神靈,論地位,應該和縣令是平級關係。李陽冰竟然威脅人家:你若不聽話,我就要燒了你安身立命的房子。結果呢,城隍爺真的被嚇哭了,「及期大雨」了。呵呵,看來神仙也怕「惡人」呢。

記錄完上面這段我臨習《城隍廟碑》的感悟,附贈一點乾貨:李陽冰的「冰」字,不念bing,而是念ning,是「凝」的古字寫法。千萬不要讀錯喲。

張慶梅書《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疏影軒主 的精彩文章:

泰國機場歷險記

TAG:疏影軒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