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讓孩子因為我的存在而驕傲

讓孩子因為我的存在而驕傲

中午和侄女視頻聊天,可能是因為這次模考還可以,感覺孩子交流的嗓門高多了,其實大家都替她高興。和孩子交流,我喜歡調侃一下,我就感嘆道,其實你有沒有發現,考好考差其實結局都差不多,你考到500名,你爸媽肯定會要求你下次目標400名;你考到400名,你爸媽肯定會要求你考到300名。結果孩子大為詫異,說你怎麼知道的,她這次考了380多名,她爸爸要求她下次考到300名之前去。孩子的反應是意料之中的,因為絕大多數家長對孩子考後成績的「教育」都是這樣的。

我們還會出現這樣一種現象:家長會在孩子回家後或吃飯時幫孩子算下一次考試的分數,能提升的空間,比如,化學還能增加5分;政治、歷史時記憶學科,每門還能增加5分……然後根據分數算出孩子這次本來應該所在的名次,或者下次可能達到的名次。且不說考查內容、試卷難易度的變化,重要的是別人也在努力前行。這讓我想起村上春樹的話,世間大多數人並不相信真實,而是主動去相信自己希望是真實的東西。這樣的人兩隻眼睛哪怕睜得再大,實際上什麼都看不見。看不見孩子平時的學習狀態,看不見存在的問題,只看見分數,看不到分數背後的一切,比分數更重要的東西。

孩子對學習失去興趣的根源在哪裡?不能一味的指責學校教育,更不能矛頭對準教育機制。老師不排名你說理想化不務實,甚至認為侵犯了你的知情權;你說考試的一切罪惡的根源,卻整天瘋了似的找家教。更重要的是家庭教育,尤其是作為父母的教育觀,其中對子女教育評價的標準是什麼?在學業方面,不能只知道與「別人家的孩子」作比較,更需要與自己家的孩子的過去作比較;在成長方面,不能只有學業的進步,更重要的是孩子的三觀樹立,所有人都知道「成人比成才更重要」,卻很少有人看到這一點。

我們要構建什麼樣的家庭教育?看到朱永新的一篇文章《家校合作的方向不是把家庭變成學校,而是讓家庭更像家庭》,只看題目我就感到如沐春風。許多進入青春期的孩子本來就處於逆反期,一下到家就不斷聽到媽媽的嘮叨,一坐下吃飯就得承受爸爸的訓斥,這如何讓他健康度過這段歲月?

讓孩子有家的歸屬感吧!回家之後,他需要有一對善於傾聽他煩惱的父母;他需要暫時擺脫學校學業的壓力,回歸溫暖的港灣;他不希望家校形成合力對他施加壓力;他需要有一個隱秘的空間來展示本來的自我並隨意宣洩不加掩飾,……

總之,做不讓孩子嫌棄的家長,做不讓孩子有巨大壓力甚至恐懼的家長。讓孩子因為我的存在而驕傲!

排版|馬小編

文案|石愛平

家長在家庭教育時一定要記住情感教育永遠都大於道理教育。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石頭一家的角落 的精彩文章:

TAG:石頭一家的角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