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85年前紅軍一張借條,如今換來……

85年前紅軍一張借條,如今換來……

85年將一張100法幣的借條換了8500元,當時的8500元是現在的多少

八年抗日,一場關乎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戰爭,除了在前線奮勇殺敵的工農紅軍,底層農民也是中國抗日的深厚力量。軍民魚水情,即使是當時那種十分嚴峻的情勢,我國工農紅軍也堅決不佔底層群眾一分便宜。「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不是耳邊風,即使無米起炊,也堅持「借條原則」,立據以便日後歸還。

這個「借條原則」持續到了內戰時期,當年正值與國匪艱難對峙之時,謝華領導了一支2500人的工農紅軍駐紮在西安藍田縣葛牌村的大梨園內。可是由於當時國民黨的裝備精良、後勤保障也充足,工農紅軍在長時間的對峙中難免處於弱勢。因為物資極度匱乏,加上正是隆冬,戰士們連食物的都沒得補給,更別說取暖的物資了,饑寒交迫折磨著他們。雖然後方百姓時有支援,但終究難以為繼。無奈之下,謝華只得出面向村裡的農民鄉紳們借。

大梨園陳家屬於村裡的少有的富人之家,家主陳鴻清早年經商,家中略有資產。考慮到那時階級劃分觀念還很厲害,謝華登門拜訪時還猶豫不決不知如何開口。可令人沒想到的是,當謝華等人說明來意之後,陳鴻清立馬就答應了。

謝華當然高興,也謹記不可白拿,當下就大筆一揮立下借據:「今借愛國人士陳鴻清法幣壹佰萬元,麻鞋伍拾雙,布陸拾斤,棉花壹佰貳拾斤。」陳鴻清是不求回報的,可拗不過謝華堅決的態度只好收下。這事傳到了團長王惠平那裡,為了感謝陳鴻清的無私奉獻精神和愛國主義精神,囑咐部下轉告陳鴻清:「日後有資金緊張或生活困頓之時,可攜借據到延安兌現。」

陳鴻清雖然沒有向國家要錢的想法,但將借據當成軍民之情的見證保留下來。1985年陳鴻清經歷了新中國成立、改革開放後終老而死,而當年的陳家因為十年動亂和劃分成分早已家道中落。到了陳鴻清兒子陳開基這一代,更是家徒四壁難有立錐之地了。無奈之下陳開基找出父親細心保管借條向政府反映,而當地政府經層層上報,確認屬實之後,立馬根據匯率和物價折算了8500元人民幣給陳開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墨談熱聞 的精彩文章:

TAG:墨談熱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