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老南寧的絹紡廠 新南寧的「798」

老南寧的絹紡廠 新南寧的「798」

曾經的南寧絹紡廠廠房裝飾上了個性塗鴉.記者 徐天保 攝

斑駁的牆體、紅褐色的磚頭,高聳的老水塔、縱橫交錯的鋼架鐵管……如今在每一個飛速發展的城市裡,都存在一些因歷史變革而不可避免衰敗的老廠房,它們已經不復當年的輝煌,但都留存著一些獨有的時代印跡。如今,南寧市的部分老廠房正在悄然變身,經過潛心打造,這些一度「灰頭土臉」的老舊建築,搖身變為創意街區、文化基地等吸引年輕人的「新樂園」。本報記者專程探訪這些老廠房的前世今生,見證它們的「華麗轉身」。

老廠房的「華麗 轉身」

核心提示

廣西新聞網-當代生活報記者

梁如雪/文 徐天保/圖

北京798藝術區位於北京朝陽區酒仙橋街道大山子地區,原為原國營798廠等電子工業的老廠區所在地。如今798已經引起了國內外媒體和大眾的廣泛關注,成為了北京都市文化的新地標,已然成為許多外地遊客除長城、故宮之外必去的一個首都景點。

今年上半年,南寧人自己的「798」似乎也在一夜之間冒了出來,並迅速成為「爆款網紅」。這個創意街區是一片沉寂多年的老廠房,坐落於江南區石柱嶺一帶。本期就讓我們走進曾經的南寧絹麻紡織印染廠(以下簡稱南寧絹紡廠),掀起它全新印染過的蓋頭來。

沿革

「早在1965年,我就來南寧絹紡廠擔任學徒工了。那時候月工資只有19元,到了第2年給漲了2元。「今年68歲的王宗駿可算是南寧絹紡廠的第一批老職工。他剛到廠里的時候,車間都還未建好,學徒工除了進行生產,還要跟著平整土地、搬磚鏟沙,參與廠房建設來。

據一些老職工回憶,上世紀50年代,廣西利用木薯葉大規模飼養蓖麻蠶獲得成功,名為「木薯蠶」。隨著產量的增加,1964年8月,廣西決定籌建南寧絹紡廠,並招收學徒500多人,分赴上海等地學習,王宗駿正是這批新學徒中的一人。當時的上海市政府還專門招聘了300多位紡織業職工來到廣西支援絹紡產業建設,他們也成為南寧絹紡行業早期的重要技術力量和管理骨幹。

1965年,南寧絹紡廠在亭洪路旁的石柱嶺興建投產,兩年後絹綿綢的年產量就達到248萬米。曾經的江南區是南寧市不折不扣的工業區,大型企業林立,整個江南猶如一個巨大的廠區。王宗駿至今還記得,當年搭公交車前往石柱嶺一帶,車內都會報送目的地「您好!江南工業區已經到達」。

1971年的一名絹紡廠學徒工。記者 徐天保 攝

興衰

上世紀70年代初,南寧絹紡行業曾經遭遇了一次大危機。當時滌綸混紡產品開始進入國內並迅速普及,絹綢產品受到大量衝擊。南寧絹紡廠的工程師發現,南寧早在古代時期就掌握了苧麻纖維的紡織技術,武鳴縣馬頭鄉古墓就曾出土春秋戰國時期邕州一帶出產的一種名叫「練子」的苧麻布。最終,廠里採用了工程師孫鳳崗的建議,利用絹紡工藝來生產苧麻混紡產品,這種新型布料克服了絹綢產品的一些缺點,很快就在市場上站穩了腳跟。

「這也是企業後期被稱為南寧絹麻紡織印染廠的原因。」王宗駿回憶說,1985年前後,南寧絹紡廠的職工一度達到4千多人,與廣州絹麻廠、株洲麻紡廠等企業並列為全國六大苧麻紡織工廠。

遺憾的是,時代變革的腳步分秒不會減慢,90年代以後,國內外市場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絹紡行業開始衰敗。1996年9月,南寧絹紡廠宣布破產,正式退出了歷史舞台。位於石柱嶺的那片廠房建築,也隨著人去樓空逐漸失去了往昔的光彩。

利用廢棄機器製作的個性雕塑。記者 徐天保 攝

煥新

今年2月初,南寧絹紡廠原址內一個高達33米的老水塔經過整體塗鴉,以一個全新的面貌呈現在市民面前。很多慕名前去參觀的人驚訝地發現,這個被大家遺忘多年的老廠房已經變成一個創意街區,在部分保留歷史原貌的基礎上,加入了許多現代雕塑設計元素。紅磚牆面、波浪瓦屋頂得到重點保留並精心打磨,城市發展史被濃縮,重新融入了新的建築空間之中。很快,這個創意街區成了越來越多南寧人朋友圈中的「爆款網紅」。

「現在這個面貌其實經歷了很多次的嘗試。」負責該創意街區規劃設計的百益上河城策劃團隊負責人說,他們2009年就已接手這個項目,多年來一直沒有找到一條好的改造路子。經過對成都的東郊記憶、漢陽的824藝術區以及北京798藝術區的考察,新的思路突然就這麼出現了。「老廠房哪裡都有,缺少的是有人賦予它藝術的生命力。」抱持著「修舊如舊」的規劃理念,策劃方越是想方設法把廠房最原始的面貌保留下來,一個嶄新的創意街區就越能得到更充分的呈現。新與舊,在這裡形成了一個奇妙的時空莫比烏斯環。

近日,記者再次探訪百益上河城,目前僅有部分企業入駐,人氣不算太旺,很多廠房依然空置著。與之相對的是街上特別熱鬧,每天都有大量市民來該街區尋找藝術靈感,儼然成為一處「拍照聖地」。

「在這個強調城市文化的年代,對歷史建築的活化,代表的是一個城市的態度,是對文化的敬重。」策劃方負責人認為,工廠里的機器雖然都已經停止運轉,但它所承載的那段歷史值得銘記,「有過去才會有觸動,有保留才會有傳承。」

美女與塗鴉。記者 徐天保 攝

曾經的廠房整體規劃為創意街區。記者 徐天保 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廣西人民廣播電台 的精彩文章:

海外各界批評特朗普挑起貿易爭端:貿易戰中無贏家
李宗偉傳記電影在馬來西亞首映

TAG:廣西人民廣播電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