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真正的中醫如何開方之七:中醫可不僅僅只會開中藥!

真正的中醫如何開方之七:中醫可不僅僅只會開中藥!

經過了四診辯證,患者的情況在中醫師的心中留下了痕迹。中醫師此時的大腦就像一部快速運算的計算機,飛速的找尋著對應的方法。一位優秀的好中醫,一定是經歷了很多困難的,一定是能夠接觸很多方法的,包括但不限於像針灸、拔罐、刮痧、草藥、刺血、按摩、食療等等。

所以說,真正的中醫是要看其格局的。格局越高,中醫的水平越高,境界也就越高,所掌握的技能就更多,在臨床中面對突發癥狀時更有選擇性。

所謂大道至簡。就好像武俠小說里的武功高手一樣,當把百家所長都融匯貫通後,比武時出手往往只需一招,就可瞬間將對手制服。

那真正的中醫,在審查患者的情況之後,應該找到患者的病因。這其中的過程在四診里已經講過,不再啰嗦。

然後就是開方子了。在大多數老百姓的心目中,認為中醫就是三根手指加一堆草藥,其實這是不準確的。

在中醫界有這樣一句話:看病不明經絡,開口動手便錯。

這句話里闡述了經絡的重要性。而在中醫經典著作中《黃帝內經》里,更是用了很多篇幅來講明經絡的重要性。《黃帝內經》通篇僅有四個藥方,大部分的文章都是在講經絡、五運六氣、臟腑等。

但除了經絡,其實還有更重要的,那便是食療。

還是講一個幾乎人人都知道的故事吧:扁鵲兄弟三個都學醫,他排行老三。世人問他兄弟三人誰的醫術最高明,扁鵲回答說自己是最差的,老二較好,老大最好。原因就是自己只能治已經發生的疾病,老二是治療剛剛發生的疾病,而老大是能夠治療未發生的疾病,也就是現代醫學裡講的「治未病」!但為何扁鵲最有名氣呢?因為他治療的是疾病發生時的患者,世人稱他為神醫。但老二和老大所治療的都是疾病之前的狀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養生,都是生活中的一些最簡單不過但也最容易被人忽略的事情,所以才會沒有名氣。

食療方法,古已有之。在周朝的時候,就已經設立了「食醫」這一職位,目的就是專門給君王搭配飲食的,這也算是營養師的前身吧。

在《黃帝內經》里,關於食療有著這樣一段非常經典的話:五穀為養,五菜為充,五果為助,五畜為益。

「五穀為養」是指黍、秫、菽、麥,稻等穀物和豆類作為養育人體之主食。黍、秫、麥、稻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菽則富含蛋白質和脂肪等。穀物和豆類同食,可以大大提高營養價值。我國人民的飲食習慣是以碳水化合物作為熱能的主要來源,而人類的生長發育的自身修補則主要依靠蛋白質。故五穀為養是符合現代營養學觀點的。

「五果為助」系指棗、李、杏、栗、桃等水果、堅果,有助養身和健身之功。水果富含維生素、纖維素、糖類和有機酸等物質,可以生食,且能避免因燒煮破壞其營養成分。有些水果若飯後食用,還能幫助消化。故五果是平衡飲食中不可缺少的輔助食品。「五畜為益」指牛、犬、羊、豬、雞等禽畜肉食,對人體有補益作用,能增補五穀主食營養之不足,是平衡飲食食譜的主要輔食。動物性食物多為高蛋白、高脂肪、高熱量,而且含有人體必需的氨基酸,是人體正常生理代謝及增強機體免疫力的重要營養物質。「五菜為充」則指葵、韭、薤、藿、蔥等蔬菜。各種蔬菜均含有多種微量元素、維生素、纖維素等營養物質,有增食慾、充饑腹、助消化、補營養、防便秘、降血脂、降血糖、防腸癌等作用,故對人體的健康十分有益。

古人在科技不發達的時代,是用充滿智慧的眼光來發現生活之美的。所以中醫可不僅僅是只會開中藥,中藥也只是中醫體系里的一個方法而已。健康是養出來的,是需要辯證出體質或癥狀後,選擇適合自己的養生方式,做適合自己的養生葯膳,持之以恆的做下去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