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產後不良情緒和產後抑鬱症是怎麼回事?

產後不良情緒和產後抑鬱症是怎麼回事?

原標題:產後不良情緒和產後抑鬱症是怎麼回事?


妊娠與分娩是女性生命過程中的一個特殊階段,是一種自然的生理現象,但從生理學角度分析,這個過程發生了很大的內分泌改變,從心理學角度分析,這個過程是精神心理應激事件。由於生理和心理的巨大變化,並且兩者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使得女性在孕產期易於產生心理問題、情緒問題及身心疾病。其結果是孕產期的不順利、母嬰併發症增多,甚至發生孕產婦的精神心理疾病,還有可能影響子代的心身健康。尤其是產後抑鬱症會對母兒的身心健康有非常不利的影響。產後抑鬱應引起孕產婦及家人的高度重視!!!


發病特點


WHO2012年的資料顯示:中低收入國家平均患病率孕期抑鬱15.6%、產後抑鬱19.8%;高收入國家分別是孕期10%、產後13%。國內相關研究報道:孕期抑鬱發生率5-52%,孕期焦慮10-30%,產後抑鬱10-25%。


發病影響因素如下:


1生物因素 包括遺傳因素和發生在孕期、產時和產後的激素改變

2社會經濟文化因素


3家庭和社會因素


4人格特徵


5保護因素


產後抑鬱症是指產婦在分娩以後出現抑鬱癥狀,達到精神病學的抑鬱發作診斷標準時,稱產後抑鬱症;

通常在分娩後2周發病,產後4-6周癥狀明顯,又稱產褥期抑鬱症;並且應與產後不良情緒、產褥期精


神病相鑒別。


臨床表現:


1情緒低落:心情壓抑、沮喪、哭泣,對嬰兒淡漠,無愉快感,不願與人交流,有抑鬱面容。情緒低落是抑鬱障礙的核心癥狀。


2自我評價低:自己覺得不會也帶不好孩子,對周圍人抱怨。產生無用、無望及糟糕的感覺。


3部分患者有深深的內疚甚至罪惡感,無助感,對生活、家庭失去信心,可以感到生活沒有意義,覺得人生沒有意義。患者容易產生自殺、殺嬰觀念或行為!


4絕大多數患者出現興趣減退及愉快感缺乏,無法從日常生活及活動中獲得樂趣,行為退縮。


5多數抑鬱症患者會有不同程度的疲乏感,且通過休息或睡眠並不能有效地恢復精力。


6抑鬱障礙患者往往思維活動減慢、言語活動減少。


7有些抑鬱症患者有焦慮、緊張等癥狀,莫名地擔心自己和嬰兒,患者經常有憂心忡忡,坐立不安等。


8負性情緒加重產後不適癥狀,比如疲乏無力、傷口疼痛、宮縮疼痛、產後出血等,多種因素使產婦乳汁分泌減少,甚至停止。


9生理功能紊亂:多數抑鬱患者表現為食慾減退,他們進食很少。


10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各種軀體不適 包括頭疼、頸痛、腰背痛、肌肉痙攣、心慌憋氣、噁心、嘔吐、咽喉腫脹、口乾、便秘、胃部灼燒感、消化不良、胃腸脹氣、視力模糊、皮膚感覺異常及排尿疼痛等。


孕婦產後出現上訴癥狀,應及時得到專業醫生的幫助和治療。


以下兩種情況應與產後抑鬱症相鑒別:


產後不良情緒:產後數日內發生的一過性易激惹和輕度的心緒不良改變,這種現象常常發生於初次做母親的產婦,大約有2/3的產婦在產後至幾天內出現哭泣、喜悅、心情波動、頭痛、混亂、失眠、焦慮等情緒,對嬰兒缺乏感情,仍能維持基本生活狀態和哺育嬰兒,一般3-5天自然消失,少數癥狀持續發展為產後抑鬱症。需要家人多多的關心和陪伴。



產褥期精神病:是產後發生的各種精神障礙的總稱,臨床特徵為伴發精神癥狀的躁狂症或抑鬱症、急性幻覺妄想和一時性精神病性障礙、分裂情感性障礙,多數為雙相情感障礙,產後複發的危險30-50%。是一種需要立即干預的精神病學急症,常在產後兩星期內發病,癥狀特點是極度激越、譫妄、意識錯亂、睡眠減少、幻覺和妄想,應及時請精神科會診。


(崔麗宏,婦產科主任醫師,註冊營養師,國家一級健康管理師,二級心理諮詢師,中國婦幼保健中心母嬰營養保健指導師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崔醫生孕期營養 的精彩文章:

最新—孕前和孕期保健指南(2018)完整版-備孕篇
有一種營養素,缺了它,會嚴重危害母兒健康

TAG:崔醫生孕期營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