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請停止無效努力,學會深度思考吧!

請停止無效努力,學會深度思考吧!

摘要:聰明的人和愚笨的人之間並沒有極大的差異,然而能取得成果的人和無法取得成果的人的差距卻是越來越大。這種差異很大程度來源於是否懂得深度思考。

「什麼?我不會思考?」

當自己的思考能力被別人質疑的時候,可能很多人第一反應是覺得荒謬,甚至被冒犯。因為說一個人不會思考,似乎潛台詞就是:愚蠢。

法國哲學家帕斯卡說,人是為了思考才被創造出來的。

無意識即死亡。孔子也曰過:學而不思則罔。誰都不願意接受自己缺乏思考能力的說法。尤其是在應試教育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即使一道題不會做,也會盡量從概率、答案分布的規律去做選擇。而長大之後,工作、感情、生活等方方面面的選擇、判斷和處理,也需要經過大量的思考。

我們從小被訓練到大,感覺思考一點都不難啊!

可是你遇到過這樣的人沒有?上學的時候,班裡有一些同學總是特別用功,上課一絲不苟地做筆記,下課纏著老師問問題,而他們的側顏也總是低頭做題蹙眉思索。可奇怪的是,這些同學可能成績還是沒好到哪兒去。

而在職場中,也有很多勤奮的上班族每天起早貪黑,不是加班就是在準備各種考證,在領導那兒跟前跑後,每天喊著累成狗,但工資就是不見漲。終於累覺不愛後,就產生了這樣的邏輯推導——

一切努力都是徒勞的!

這屆領導和同事不行!

這個行業這家公司不值得!

跳槽!轉行!

可是換了環境之後,同樣的問題往往還是再次出現。

說好的天道酬勤呢?在面對問題的時候,明明也努力地思考了呀!就差像王陽明先生那樣格竹子格出病來了。

那是因為你沒有深度思考。「認真思考」,甚至「花大量時間思考」與深度思考並無關聯。

在思考問題的時候,可能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想破腦袋也理不清思緒,束手無策不知如何是好;一種是以為自己的想法結論是對的,但其實未然。假如你覺得自己在思考,那麼問這樣的問題:是深度思考嗎?是怎樣的思考?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嗎?

如果不是深度思考,那麼努力只是勤奮的假象,再忙再累也是無用功,升職加薪永遠是別人家的事兒,而自己依舊是默默無聞的螺絲釘。

深度思考有那麼難嗎?美團創始人王興曾說,多數人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願意做任何事情。換言之,其實只要自己願意,每個人都是能夠深度思考的。而之所以還做不到,依然在到底要不要跟對方結婚,要不要回家當公務員還是繼續在大城市漂著,要不要跳槽或者直接轉行等問題上反覆糾結,很可能是因為你被長久以來的思維定式困住了。

《麻省理工深度思考法》這本書中,作者平井孝志指出,阻礙深度思考的有9個思維定式,分別是——

因果倒置

滿足於普通解

依賴框架

範圍適應

思考止於關鍵詞

執著於初步假設

忘卻思考的初衷

偏重過程

失去獨立思維

比如因果倒置。最簡單的例子:所有邁阿密電力公司的高級官員都擁有大遊艇,因此如果你想成為邁阿密電力公司的高級官員的話,你最好有一艘大一點的遊艇。比如忘卻初衷。為了做彙報收集了大量的資料,結果會議上發表時卻變成冗長的信息堆砌,忘記真正要表達的想法是什麼。而如果出現這樣的對話,對方說:「也許我們必須改變工作方法。」你說:「是啊,現在的工作方法效率確實不太高……」對方又說:「話說回來,我們的管理層制定的政策確實挺糟糕的。」你又說:「對啊,果然還是管理層的問題吧……」那你很可能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

那麼該如何做到深度思考呢?

作者在書中提出了4個步驟:

1,建立模型。首先需要把思維「可視化」,把應該考慮到的要素都通過一張圖表畫出來。比如「輸入源」、「輸出點」、「競爭關係」、「合作關係」、「影響者」。

2,解讀動力機制。例如二手車銷售和新車銷售的關係,膚淺地想想的話,可能就會認為二手車銷量增加會對新車銷量產生負面影響,兩者此消彼長。然而事實並沒有這麼簡單。第一輛車選擇二手車的人,也會成為買新車的顧客。而提高以舊換新的折價,對新車銷售也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所以要在長長的時間軸上去觀察,否則容易錯認事物的本質。

3,尋找改變模型的對策。

4,行動,從實踐中獲取反饋

作者基於麻省理工斯隆商學院的「系統動力學」理論,提出了真正解決問題的深度思考法,書中有更多詳細的解答可以幫助我們改變自己的思維定式,讓一切問題迎刃而解。

人生就是一個不斷做選擇,做判斷的過程。大到企業經營,小到工作生活,要想得到最優解,最大程度實現自己的需求和目標,就必須掌握深度思考的能力。只有直擊問題的本質,才能幫助我們從混沌的狀態中走出一條清晰的人生道路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後浪 的精彩文章:

B站上市了,彈幕也寫成了書
這個畫畫很笨拙的人居然畫了《追憶似水年華》!

TAG:後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