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衝冠一怒為「紅顏」,劉備當年那些坑,司馬懿輕鬆跨過

衝冠一怒為「紅顏」,劉備當年那些坑,司馬懿輕鬆跨過

文 曹高舉

「主不可怒而興師,將不可慍而致戰。怒可以復喜,慍可以復悅,亡國不可以復存,死者不可以復生。」

德皇威廉二世說:「如果我早5年看到這段話,就不會發動第一次世界大戰了。」

1、

公元219年,關羽大意失荊州,退守麥城,為吳將截獲,被斬於臨沮,從此,麥城聞名中外。

中國歷史上留下了一個「敗走麥城」的成語典故,用來比喻陷入絕境,形容事事能成功的人也有失敗的時候。

關羽父子命喪黃泉的消息傳到西蜀,劉備衝冠一怒為「紅顏」,這個紅顏就是紅臉關公,劉備的好基友,「朕不為弟報仇,雖有萬里江山,何足為貴?」

劉備不顧諸葛亮和眾臣的極力勸諫,執意伐吳,為關羽報仇,最終夷陵之戰慘敗,殞命白帝城,葬送光復漢室的美好前程。

其實,三顧茅廬時,諸葛亮早就給劉備制定了一個「三步走」的戰略規劃。

第一步,借荊州,創建根據地。桃園三結義,劉備團隊急需一個安身立足之地。

第二步,取西川,西部大開發。憑藉荊州,攻取西川,今成都、陝西漢中一帶,此地易守難攻,物產豐盈,適合招兵買馬,壯大自己。

第三步,興兵北伐,統一中原。

可惜三步走的戰略剛執行到一半,當劉備和諸葛亮取西川,進行西部大開發時,關羽遭到孫權的「暗算」,劉備氣憤不過,為弟報仇,貿然發動戰爭,導致了孫劉聯盟這一統一戰線的破裂。

2、

《孫子兵法》有曰:主不可怒而興師,將不可慍而致戰。怒可以復喜,慍可以復悅,亡國不可以復存,死者不可以復生。故明主慎之,良將警之。此安國全軍之道也。

孫武告誡我們:高級領導幹部不能因為自己心裡不爽,我要興兵,我要打仗,我要跟你叫板,我要跟你拼死拼活。

翻譯成現代管理語言,就是領導者決不可在心情不爽、情緒激動的時候做決策。世上沒有後悔葯,衝動是魔鬼,小不忍則亂大謀。

德皇威廉二世曾經非常懊悔的說:「如果我早5年看到這段話,就不會發動第一次世界大戰了。

3、

劉備當年跌落的那些坑,在司馬懿那裡根本都不是事兒。

公元234年,諸葛亮率十萬大軍兵出斜谷,到了渭水南岸的五丈原。這次出師北伐諸葛亮的部隊士氣高昂,戰鬥力強,接連打了幾次勝仗,司馬懿堅守不出,諸葛亮幾次三番的挑戰都沒有用。

為了激怒司馬懿,諸葛亮派人給司馬懿送去一套婦女的衣服,意思是說:你司馬懿膽小怯戰,不如去做個「閨房小姐」吧。

魏軍將士看到主帥受到如此嘲弄,都咽不下這口氣,紛紛嚷著要跟蜀軍拚命。

司馬懿反而安慰將士,甚至還穿上諸葛亮送來的女人衣服出來秀。

不僅如此,司馬懿還從諸葛亮派來送衣服的大使那裡探聽信息:「你們諸葛丞相生活起居怎麼樣?」司馬懿表面上是關心,實際上在收集軍事情報。

使者老實回答說:「丞相的確很忙,軍營里大小事情都要親自抓。他起得早,睡得很晚。近來胃口不好,吃得很少。」

使者走後,司馬懿哈哈大笑,「多勞少食,其壽不永。」諸葛亮這麼勞累,每天睡兩三個小時,這麼勞碌,飯吃一點點,你還有多少體力?肯定活不長,我拖死你。

果不出所料,諸葛亮54歲病逝在五丈原。

4、

戰略決策的最高原則孫武說的非常清楚:合於利則動,不合於利則止。任何時候確保高層做出的決策,符合自己的戰略目標和核心利益。

一個合格的領袖絕對不能因為情緒而開戰,決定是否開戰的關鍵因素永遠只有一個,就是我們能不能打贏?和情緒無關,和仇恨無關。

曾國藩說:憂時勿縱酒,怒時勿作札。喜不予人物,怒不予人書。別在喜悅時許下承諾,別在憤怒時給人寫信。

「快於意者虧於行,甘於心者傷於性。」一個人想要成功,請你把理智放在感情之上。

如果你的情感和慾望蓋過了理智,或許你能獲得僥倖的成功,但最後,終究會是失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心理高參 的精彩文章:

TAG:心理高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