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藍凡武其人其畫

藍凡武其人其畫

工藝美術文化最具影響力的公眾號

"灕江邊的竹林,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因為我從小就在竹林中長大,可以說是耳染目濡,因此竹的性情,如同我的手指一樣為我所熟悉。"

當人們讚賞藍凡武老師筆下的竹子清雅自然,給人一種賞心悅目的視覺感受時,他便這樣謙虛地解釋道。

擅長畫竹的畫家,在古代便有許多;而在現代畫壇中,藍凡武老師,的確算得上是其中的一位佼佼者。

事實上,豈止是擅長畫竹,他畫的鵝、桂林的山水,都被他手中的畫筆賦予了神韻。

藍凡武的花鳥畫,師法邊壽民、虛谷、吳昌碩諸家;山水畫師承陳玉圃先生。

藍凡武老師擅畫鵝,此言非虛。作品《長相依》中兩兩相顧的鵝,經意又不經意,在淡淡訴說著閑適,呈現出一種寧靜、恩愛、恬淡的意境。

藍先生筆下的鵝,講究的是以意會神,以形抒情,只需寥寥數筆,便栩栩如生。

在傳統繪畫題材中,雙宿雙棲的鳥兒是畫家筆下常見的題材,一幅畫面的意境即使再高潔出塵,一旦出現成雙成對的水禽飛鳥,便增添一份吉祥的生氣,使得畫面更接地氣。

——人物名片——

藍凡武:廣西忻城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廣西美術家協會理事,桂林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

桂林雁山政協書畫院院長。

山水代表作:《彎彎藍家灣》《我家竹子隨心長》《見塔如見佛》

花鳥代表作:《右軍何在》《雨打芭蕉》

畫論代表作:《沒有中國傳統文化就沒有中國畫》《月出東山——陳玉圃先生與桂林山水》

策展代表作:《寫生雁山·全國名家邀請展》《斯文在焉(桂林)·陳玉圃師生七人作品展》《發現雁山——桂林美術作品展》

出版專著:《南方青年美術家系列——藍凡武》

眾所周知,廣西有兩條聞名於世的河流,一是灕江,一是紅水河。

藍凡武先生是喝著紅水河水長大的古八寨後裔,自從18歲起,他就一直生活在灕江畔。

其實藍凡武畫灕江,緣起於七八年前。當時,他去拜訪雕塑大師錢紹武先生,恭請錢老不吝指教。

錢紹武老先生翻閱了他的所有作品後,沉默片刻,這才語重心長地問:

「你生活在桂林,為什麼不畫桂林的山水呢?」

藍凡武聞言,張口結舌,居然半天說不出一句話來。

其實,當年的藍凡武,因為正致力於紅水河系列的創作,因此無暇兼顧身邊秀麗的桂林山水。

但是,錢老的一句話,卻宛如醍醐灌頂,著實讓他大受啟發。

世人皆知,桂林山水甲天下。但是,許多畫家面對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卻常常感到難以下筆。

畫桂林山水者不勝其數,以有相而言,當推李可染和白雪石最有風格;以無相而論,則以陳玉圃先生最得神韻。

「欲畫好灕江,先把竹子畫好。」陳玉圃先生有一次在談到關於桂林山水的創作時,這樣說道。

竹子,自古以來便是人們所喜愛的植物,文人騷客最喜愛用竹子來讚揚品格高尚的人。

竹子代表著有骨氣、有氣節、志存高遠、清雅脫俗,並且竹子還有著節節高升的寓意,寓意極好。

藍凡武之所以愛畫竹,愛的是竹文化所蘊含的精神。

藍凡武老師筆下的這幅《無事日看江上山》竹子山水畫,整幅作品以竹子為主題。

作品筆法細膩,遠處的山峰以及河流都是映襯物,更加彰顯出竹子的君子之風,將竹子的神韻完美無瑕展現出來。

——藍凡武部分作品欣賞——

畫家畫的是山水,表現的卻是自己的心態。

藍凡武喜愛畫竹,大概是因為喜愛上竹子彰顯出來的氣節,喜愛它的堅韌挺拔,寧折不彎和襟懷若谷。

我猜,生活中的藍老師,也是這樣的人。

老桂東/文

藍凡武/作品

眾匯通藝品/編輯

鄧希明/審核

動動您的手指轉發分享

讓大家了解最新工藝美術資訊

眾匯通藝品

賀州市工藝美術協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眾匯通藝品 的精彩文章:

萬水千山總關情——關永華

TAG:眾匯通藝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