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見過世面的你才能清心寡欲

見過世面的你才能清心寡欲

慾望是世界上所有動物最原始的、最基本的一種本能,它是一切動物存在必不可少的需求。那麼人有慾望是正常的,清心寡欲反而是不正常的。

不正常的「清心寡欲」,在中國文化中卻備受推崇,這又是為什麼呢?

老子主張「清凈無為」,他被迫而著的《道德經》是除了《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發行量最多的文化名著。歷史記載老子活了101歲,以那個時代的交通條件,老子應該也沒有條件「行萬里路」,但是因為他是周王室的「守藏室之官」(管理藏書的官員),那個時代官職世襲,可以推斷老子有家學淵源,後來自己擔任了「守藏室之官」,有了更加便捷的學習條件,所以基本可以確定,老子的見識來源主要是圖書館學習。

但老子守著的是國家圖書館,各個封地的信息彙集處。所以老子是「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出自《道德經》)。

老子的「清心寡欲」基於他的見識以及對天道自然的洞察。

人們常說看破紅塵,通常理解為認識萬物皆空的道理後,放下對金錢、權利、名利、美色甚至親情等慾望的追求和執著,對生活中的事和物採取置之度外的態度和行為,典型行為就是「遁入空門」。

說到這裡,我想很多人會想到一個名字——李叔同。

李叔同家世極富,是個通才,凡所涉獵都可謂精,再加容貌俊朗,是著名的風流才子,不少佳人傾心於他,但是後來皈依佛門,所修為佛家最嚴苛的律宗。用豐子愷的話說就是「他嫌藝術力道薄弱,過不來他精神生活的癮」。

李叔同的「清心寡欲」是基於閱遍人世繁華,再沒有什麼世俗價值可讓他動心的落寞。

李嘉誠的手錶市價1000港元,扎克伯格的汽車還不到2萬美元,我們的周總理一件睡衣補了又補……

我記得有句話說「見過世面的人,會給思想做加法,給慾望做減法」。儘管很多人還對世俗的價值執著以求,但是都不吝嗇給予那些清心寡欲的人以尊敬,大概是因為他們深受自己執念的折磨,清心寡欲對他們來說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夢想。

其實對人生有慾望是再正常不過的了,「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只有經歷過才更容易放得下。

我不在乎,是因為我已經見識過了……

陶淵明是被公認的隱者,他在《歸園田居》中,將官場寫成「塵網」,將身處其中比喻為「羈鳥」和「池魚」,將退隱田園更是比喻為衝出「樊籠」,返回「自然」。然而,值得一提的是,他的祖上和外祖父家都是高官,即使家道中落,他的叔父還是仕途中人,他自己幾次入仕,幾次離開,有了這些經歷他是不稀罕做官。

最後一起唱一首歌:

……

我曾經跨過山和大海,也穿過人山人海,

我曾經擁有著的一切,轉眼都飄散如煙,

我曾經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

直到看見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平凡之路》朴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11樓的王女士 的精彩文章:

當年那些獨生子女的父母正在老去

TAG:11樓的王女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