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勞動節特輯:《我的詩篇》

勞動節特輯:《我的詩篇》

GIF

文字 | 王梓岩 陳雯卿

圖片 | 來自紀錄片截圖

責編 | 彭書慧 丁安一

排版 | 仁青

天地間,唯民工白茫茫的腦袋/斜露於風雪外/災難的地球,正往下雪的那邊/慢慢慢慢慢慢地傾斜。

——烏鳥鳥《大雪過境狂想曲》

《大雪過境狂想曲》

在人們的普遍印象中,詩人應當是一種怎樣的形象?

想必多是文人,懷揣一絲柔軟而敏感的心境,衣食無憂、又有餘力去獲得精神的富足。杜甫般的苦難成詩,現在似乎已經不是那麼常見。

而在《我的詩篇》中,這些掙扎在社會最辛勞的一批崗位上的人們,把他們對生活的期待、不滿、反抗、倦怠都寫進詩里,以一種「非主流」詩人的形象,向著人群,解與不解,都說出來

影片開場,燈光昏暗的舞台上,聚光燈束鎖定一個戴著眼鏡、其貌不揚的小夥子,他正略帶頓挫感地讀一首詩,不標準的普通話與動人的詩句對比鮮明。這是他自己寫的詩。他是烏鳥鳥,是一名叉車工,也是一名詩人。

烏鳥鳥

《我的詩篇》是一部以工人詩歌為媒介訴說工人故事的紀錄片。一個半小時的影片里,六位工人詩人交替出場。礦井,車間,服裝廠,他們規律性地勞作。在大眾眼裡,失去面孔的他們像千年前的秦國士兵,「整裝待發/靜候軍令/只一響鈴功夫/悉數回到秦朝」。而《我的詩篇》將鏡頭對焦於這些面目不清的人們,聽他們的詩,讀他們的詩背後帶著自我個性與工人群體共性的故事。

影片通過對幾位主角日常生活的跟蹤,讓觀眾走近工人們生活、工作的現場。「採摘大地內臟」的是礦工,「聚集手溫熨平弔帶」的是服裝熨燙員。人們在工作之餘寫詩,也控訴日復一日勞作的艱辛,但這控訴是溫和無奈的。工作艱辛,生活困苦,他們倔強地忍受。有受不住的人選擇逃離,像螺絲一般「掉在地上」——這是富士康工人詩人許立志做出的選擇,2014年,他跳樓自殺。

那其他人呢?有的選擇從這艱苦中儘力過濾生命的美好,正如14歲就離家打工的鄔霞笑著說「陌生的姑娘/我愛你」;有的選擇悶悶憋著一口氣活下去,就像爆破工陳年喜在面對雙親病衰時寫下的「再低微的骨頭裡也有江河/我選擇爆力,劈山救母」。對沒有經歷過艱苦勞動的筆者來說,這樣說也許是不負責任的,但是仍有一種由衷的感覺:也許,太陽並沒有公平地照在每個人身上,但那些辛勞的同胞,依舊堅韌、倔強,和生活硬剛。

面對這樣一群飽嘗了人生複雜性的人們,解讀便顯得困難,單純的「記錄」似乎是最簡單也最不容易出錯的方式。然而在各種片段中,除了「記錄」,導演還在努力觸碰「生死」、「公平」等宏大命題,希望挖掘這些人以及他們背後的階層結構內部所蘊含的深層次的矛盾感。對於詩人們來說,他們的詩是矛盾的,他們的心境也是矛盾的。這種矛盾蝸居在大涼山吉克阿優母親的舊床上、鄔霞在深圳的「農民房」里、烏鳥鳥屢次碰壁的人才市場中,交織著不同的層次

是緊緊抱住筆杆子,還是掙來今天的菜錢更加要緊?詩歌與麵包之間的矛盾,尤為緊迫而現實。烏鳥鳥抱著簡歷與詩作穿梭在招聘會的桌前,有人稱讚他的理想,有人教他「現實點做人」,但是沒有人給他一份工作;陳年喜曾寫下「勞動讓人死得放心」,但是面對半身不遂的父親和食道癌晚期的母親,「放心」就慢慢變成了「不知道還能走多遠」的疲憊。為現實所苦,難以貫徹理想的人不在少數,然而當這種具有普適性的矛盾,落在生活更艱難的一群人身上時,它所帶來的無力感,也是成倍增長的。

片中存在感同樣很高的,是一種「來去」的矛盾,綠皮火車轟隆隆響,一頭連著機遇,一頭連著故鄉,坐上往哪邊開的車,也就為人生作出了哪一種選擇。離開了家鄉,便把父親斑駁的煙袋鍋留在了行囊外,下一次見到母親,可能是在夢裡。但是為了生計,多數人還是把故鄉狠狠心放在身後,做他鄉難以被承認的異鄉人。然而,當年輕人不斷流出,遙遠的老家也成了幾近傾頹的破鳥巢,餘下老鳥和雛鳥,生死自知。對於相當數量的打工者來說,無論是與城市還是與家鄉之間的牽連,都是一根搖搖欲墜的鏈條。如果走向城市,如何在為城市創造價值的同時,收穫勞動的尊嚴?如果留在家鄉,如何繁衍生息,不必憂心吃穿?如何在奔波與遷徙中尋找一個安心的落腳處,不僅僅是候鳥自己的命題。

與詩相生相伴的是情。這些「工人詩歌」的呼告聲粗糲、質樸,卻滿載著誕生於鄉村老家、親友身旁的真切情感。「爸,空秸稈說出季節的深/你疏疏白髮說出了什麼」,雙親病衰,孩子就學,陳年喜通過詩歌發泄沉重的中年壓力;「我謊稱自己仍然是彝人/謊稱晚輩都已到齊/但願先祖還在/還認得我們穿過的舊衣」,吉克阿優為民族文化的流逝傷神,寫下詩行寄託慚愧之情。他們也不避諱生死,老井寫詩送給礦難遇難的兄弟,願意「殮載上你們所有的殘夢」,一直往上走到陽光暴漲的地表;鄔霞也不是「沒有想到過死亡」,只是「不會訴說我的苦難」,就讓它們爛在泥土裡,培植愛的花朵。

這是每個人都認可而感同身受的情緒,並不會因為拍成了片子,就顯得特殊。無論是寫詩這個行為,還是詩歌背後傳達的期待與焦慮,都是每個人所共通的,只是因為生活環境的不同,才催生出了不同的形態。而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我的詩篇》真正的意義應當不止於描摹某一個群體的生存現狀,更是要喚起這個階層之外的人們的關注。如何讓艱難的人生得到改善,是每一個活得輕鬆的人,肩上所背負的自然義務。

希望《我的詩篇》不止於一本詩集,不止於一部紀錄片,不止於幾個人的故事,和十幾分鐘的唏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大新傳 的精彩文章:

《偶像練習生》收官在即,你pick的下一波綜藝熱潮會是什麼?
春日賞梅:人山人海,花前樹下

TAG:南大新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