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唐朝詩人張旭這四句詩,竟抵得了一篇《桃花源記》

唐朝詩人張旭這四句詩,竟抵得了一篇《桃花源記》

唐朝詩人張旭的《桃花溪》借陶淵明《桃花源記》的意境來詠桃花溪的秀美景色,抒寫了一種嚮往世外桃源,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情。

隱隱飛橋隔野煙,石礬西畔問漁船。

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

在落英繽紛的桃花溪上,透過雲煙望去,那橫跨山溪之上的長橋,忽隱忽現,似有似無,恍若在虛空里飛騰。詩人佇立在石礬的西畔,向船上的漁夫打聽。桃花終日隨著春水漂流不盡,桃花源洞口在清溪的哪邊呢?

桃花溪

這首借陶潛《桃花源記》的意境而寫的寫景詩。詩由遠外落筆,寫山谷深幽,迷離恍惚,隔煙朦朧,其境若仙。

「隱隱飛橋隔野煙」,起筆寫遠景:深山野谷,雲煙繚繞;透過雲煙望去,那橫跨在山溪之上的小橋,若隱若現,似有似無,恍若仙境一般。

「石磯西畔問漁船」,一個「問」字,奇妙無窮,詩人佇立在古老的石磯旁,望著溪上飄流不盡的桃花瓣和漁船出神,恍惚間,他似乎把眼前的漁人當作當年曾經進入桃花源中的武陵漁人。那「問」字便脫口而出。

桃花溪

「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是問訊漁人的話:但見一片片桃花瓣隨著清澈的溪水不斷漂出,卻不知那世外桃花源洞口在清溪的哪邊呢?這句問訊漁人的話,深深表達出詩人嚮往世外桃源的急切心情。然而桃花源本是虛構的,詩人當然也知道漁人無可奉答,他是明知故問,這也隱約地透露出詩人感到理想境界渺茫難求的悵惘心情。詩到此戛然止筆,而末句提出的問題卻引起人們種種美妙的遐想,更是趣在墨外。

詩的構思婉曲,意境若畫,有景有情,趣味深遠。蘅塘退士批註:「四句抵得一篇《桃花源記》。」這話不無道理。

微信號搜索:中華詩文學習,或shiwen_xuexi

歡迎讀者朋友以個人名義分享,未經授權,禁止轉載用於商業目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華詩文學習 的精彩文章:

曹操六首經典詩詞,首首都有一名句
時光告訴你,誰最在乎你

TAG:中華詩文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