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坐不住了?美國貿易代表團傾巢出動來中國談判

坐不住了?美國貿易代表團傾巢出動來中國談判

中美貿易摩擦歷經一個多月的對峙之後,終於出現磋商洽談的聲音。

據新華社報道,美國白宮於4月30日宣布了本周訪華貿易團的七人名單,包括財政部長姆努欽、商務部長羅斯、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庫德洛、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美國駐華大使布蘭斯塔德和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幕僚艾森斯塔。而據中國日報報道,美方貿易代表團訪華的具體時間定在了本周四和周五(5月3日~4日)。

值得關注的是,在這個由7人組成的貿易代表團當中,多位是「鷹派」代表人物。其中,萊特希澤更是美對華發動「301調查」的主要執行者。

美國赴華貿易代表團都有誰?

財政部長斯蒂文·姆努欽(Steven Mnuchin):態度稍顯溫和的鷹派。畢業於耶魯大學,金融領域經驗豐富,曾是高盛集團的合伙人(首席信息官),並創辦都恩資本(對沖基金)。和特朗普相識十多年,並在競選期間擔任財務總監,為其籌措1.69億美元競選資金。2018年3月以來,中美貿易摩擦升級,姆努欽多次出言「調停」:中美之間沒有貿易戰,美國的目標也不是要發動貿易戰。他曾樂觀認為,美國能和中國達成協議,從而避免美國對至少500億美元的進口中國產品徵收關稅。

斯蒂文·姆努欽(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貿易代表羅伯特·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對華貿易鷹派代表人物,301調查的主要設計者。曾在美國參議院金融委員會供職,里根政府時期擔任美國副貿易代表,處理了數十起貿易糾紛;並因和日本的貿易戰而成名。早在1999年,萊特希澤就曾撰文稱,中國對美國來說是威脅。長期以來他一直指責美國政府在貿易問題上不斷地對中國讓步。2017年8月,萊特希澤親自操刀對華301調查,劍指中國製造2025戰略。

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拉里·庫德洛(Larry Kudlow):對華貿易態度鴿轉鷹。工商管理專業出身,曾在里根執政期間任職。1987-1994年擔任貝爾斯登的首席經濟學家。2001年之後為CNBC節目上的資深評論員。2016年美國總統選舉期間,他支持特朗普減稅,但對其關稅和貿易立場持批評態度。2018年3月成為首席經濟顧問後,態度轉鷹。對於301調查,他認為,問題的核心就是科技。

白宮貿易顧問彼得·納瓦羅(Peter Navarro):對華貿易鷹派代表人物,301調查的主要推動者。納瓦羅畢業於哈佛,經濟學家,是美國貿易保護主義的堅定擁護者。他在加入特朗普競選團隊之前,就寫有宣揚「中國威脅論」的書籍。就此次301調查,納瓦羅認為,加征關稅是美國對中國的看法發生重大轉變的一部分。

分析師:代表們懷有冷戰思維

4月30日,美國財政部長姆努欽在採訪中表示,對與中國的貿易談判持謹慎樂觀態度。「我不想預測未來會發生什麼或不會發生什麼。我們將進行非常坦率的討論,這些是特朗普總統去年一直關注的問題。我們將取得進展,這是我們的目標。」

圖片來源:姆努欽個人推特

華創宏觀分析認為,總體來看,本次美國談判團隊以對華鷹派佔據主導,談判核心之一的萊特希澤更是「身經百戰」,而納瓦羅則是異常強硬。預計談判的過程將是曲折而艱難,對談判的結果持謹慎樂觀態度。

申萬宏源則分析,由於中美關於市場開放的利益訴求並無根本矛盾,雙方在汽車關稅削減、金融開放等領域達成階段性共識是大概率事件。在貿易摩擦方面的談判依舊困難較大,中國繼續堅持在WTO框架下解決問題。

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會副會長霍建國接受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採訪時表示,中美貿易摩擦問題的根源在於美國長期以來對中美貿易不平衡所懷有的強烈不滿情緒。

特朗普的「重商主義」理念決定了他對形勢的誤判,認為中美貿易不平衡是由中方不公平競爭方式所導致的。另一方面,特朗普身邊一些「鷹派」政客在政策操作和演變過程中,客觀上會對特朗普構成影響。

霍建國分析指出,特朗普身邊這些大員們的年齡多在70歲左右,倒退至三四十年前,在他們最有能力獲取知識的年齡段,正值美國冷戰思維凝重的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這些懷有冷戰思維的大員們,從戰略層面將中國定位為競爭對手,這些因素可能對特朗普形成一定程度的誤導。」

自3月23日特朗普簽署總統備忘錄以來,美國應對中美貿易摩擦呈現出「邊打邊談」的狀態。時而聲稱有意磋商,時而掄起貿易大棒。

就在白宮公布訪華貿易代表團前夕,4月28日,據中國商務部官網消息,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發布了關於知識產權保護的《特別301報告》,該報告繼續將中國列入「重點觀察國家」名單。對此,中國商務部條法司負責人表示,長期以來,美方單方面對其他國家的知識產權狀況進行評判和指責,缺乏客觀標準和公正性。中方對此表示反對,並敦促美方認真履行中美雙邊承諾。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接受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採訪時表示,美國採取「邊打邊談」的策略,其核心目的在於向中國要價,為解析來的談判和磋商增添砝碼,而中方需要見招拆招,贏得主動。

每經記者 張懷水

每經編輯 王嘉琦

本文為每日經濟新聞nbdnews原創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複製及鏡像等使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日經濟新聞 的精彩文章:

大眾汽車集團CEO穆倫:投資340億歐元布局未來移動出行 近三成資金投向中國
聯絡互動2017投雷蛇、趣店收益豐厚 但扣非後仍虧1.6億

TAG:每日經濟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