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代戰爭為什麼不惜一切代價也要攻城拔寨,其戰略作用不容小覷

古代戰爭為什麼不惜一切代價也要攻城拔寨,其戰略作用不容小覷

我國是有著幾千年輝煌文明的國家,在漫長的王朝更迭過程中,不斷地上演著無盡的分裂與統一。用《三國演義》上的一句話概述就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分裂與統一的過程中,大部分都是通過戰爭來解決的。由於古代科技沒有現在發達,打起仗來都是刀槍匹馬,近距離的攻守。因此戰場上的傷亡是十分巨大的,尤其是攻城拔寨,有時候非但沒攻下來,還損兵折將了。那麼古代戰爭為什麼不惜一切代價也要攻城拔寨呢?其中的戰略因素是不容小覷的。

首先,古代的交通沒有那麼便利,修建城池一般都會選擇易守難攻的交通要道上。一方面是為了更好地防範外敵入侵,守住這座城池,另一方面是為了增加入侵者的攻城代價。就像秦始皇修建長城,也是為了抵擋外敵的入侵。攻破城池意味著,在交通和戰略要地上取得了先機,往往會決定整個戰爭的勝負。比如諸葛亮揮淚斬馬謖,就是因為馬謖丟掉了街亭這個戰略要地。

城池可以作為戰略根據地,快速集結兵力。在古代戰爭中,軍隊一般不會傾巢出動,很多時候都是因為道路原因。過長的戰線,很容易導致糧草等後勤不足。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也充分體現了戰略物質的重要性。如果得到城池,就可以快速集結各方兵力,也可以獲得有力的後勤補給。

在楚漢戰爭中,劉邦就是採納了謀士轅生的建議,讓項羽擺脫固守城池,讓項羽在附近沒有城池作為供給根據地,導致戰線拉長,局面變得非常被動,最後被劉邦一舉殲滅。

其次,如果城池被攻下了,基本就是當地的行政中心,相當於掌握了土地、人們、糧食等所有資源。以城市作為基地,周邊能夠屯守大量的兵馬,所以一座城池的影響力能輻射周邊很大一塊區域。一旦拿下一座城池,以這座城池的資源作為戰略資源補給,再去攻打周邊地方就能勢如破竹了。

這也就是古代戰爭中,為什麼不惜一切代價也要攻破城池的原因了。因為城池對戰爭取到了非常重要的左右,可以說一個城池能否被攻破,有時候直接決定了戰爭勝負的走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研讀 的精彩文章:

歷史上荊軻刺秦王差一點就成功了,只因豬隊友關鍵時刻突然認慫,秒變吃瓜群眾而失敗
虎父無犬女,成吉思汗一生屠殺無數,女兒更是不顧身孕帶兵屠城雞犬不留

TAG:歷史研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