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被國產青春片虐了千百遍,為什麼你還會去看《後來的我們》?

被國產青春片虐了千百遍,為什麼你還會去看《後來的我們》?

看完《同桌的你》,看完《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看過《致青春》《梔子花開》之後,真是對青春類的電影產生了莫名其妙的恐懼,但一直又樂此不疲的享受著狗血與噱頭的自虐感,一遍遍地回味空白無意的情節。

懷著這種戰戰兢兢的感受,又恰好被邀請,於是,我做好了又一次接受荒謬的感覺,走進放映《後來的我們》的影院。結果卻超出意料,全劇都籠罩這一種認真的情緒。

被國產青春片虐了千百遍,為什麼你還會去看《後來的我們》?

於是,我想這次不應該繼續沉默了,為劉導打call。

首先,就是真實,整個劇情都似乎來源於生活,除了初見時依舊略有狗血感,此後的一切都只是在順理成章的發展,創業青年的困惑與艱難,父子之間生硬的對話,分開十年之後各自的新生活,尤其最後一個,分開好多年依舊為對方堅守是無數青春劇離不開的情節,雖是感動,卻是說不出的不舒服,彷彿生活在烏托邦中一樣,這種分手後不執念卻一直牽掛的故事,或許是更為真實。

被國產青春片虐了千百遍,為什麼你還會去看《後來的我們》?

第二,寫情感不僅僅是愛情,還有親情的注重,父子間的互相關懷卻無法溝通寫到了每個人心中,而且,雖然情感同時開拓卻也能恰到好處的掌握,累點笑點交錯,同時大量的細節描寫也是本劇的一大特色,彷彿人物的每一個行為是為了人物形象,切身打造。

最後說點小細節,比如現實與過去兩條主線反差性的濾鏡,與後文層層鋪墊,反差的感受,也有種欲罷不能的感覺,對小窗戶意向的使用,無數錯綜複雜的巧合,太陽光影的利用等等。

被國產青春片虐了千百遍,為什麼你還會去看《後來的我們》?

當然,也不乏缺點,比如缺乏一個確定強調性的線索,一個情節順序更精密的安排,兩條主線的互相照應方面應該還可以更好,情節上的直白與無措也是一大缺陷,但是瑕不掩瑜,相對於其他,這部劇給了我很大的驚喜與感想。

千人千面,因而感情也有萬千種面目。因此,劉若英導演《後來的我們》的口碑分化,甲之蜜糖,乙之砒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